第七十六章 抗旱工具(2 / 3)

加入书签

他们已经派人带了大量银子出发,不过还不清楚何伯爵发明的抗旱器具的效果如何,也知道产量是否能满足需要。为了尽快解决旱情,如果可能,希望百胜省能派人把抗旱器具送去,与前来的人交接。

张志祥接到传书,就从太平关的迫切需要就想象到霜林、白果的需求量。他也担心何伯爵制作不了那么多器具。要想满足整个北疆的需要,那可不是千百件就能办到的。而且,大旱也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北疆。已经有人找过他,等他任期满后可以推荐到东土三省去做巡抚,或进京当侍郎。东土三省经济发达,各种物资充足,为官一方,发财指日可待。京城天子脚下,只要做出成绩,皇上看到了,就完全可能再往上升。他也希望能在任期的最后时间里作出成绩,那就对升迁太有利了。他马上赶到王府,找政王爷谈论想法。

在王府会客厅,张志祥说:“政王爷,霜林、白果两省传书,要采购大量抗旱器具,不过担心何伯爵制作的器具是否够用。我也有此担心。现在朝廷将何伯爵一切专利充公,何伯爵制作的抗旱器具也没有申请专利。我想我们完全可以买来样品仿制。这样有几个好处:一是更大程度地满足北疆三省的需要;二是可以少买一些,为百胜省财政节约资金;甚至满足北疆之后还可以卖到其他地方去,为百胜省增加收入。武库令的工匠现在都很清闲,应该给他们找点事来做。”不知不觉地,张志祥也学着何伯爵的说话方式。

从去年开始,政王爷就知道了钱的重要性,当然对开源节流的事比较上心:“这个还是先看看何伯爵制作的器具够不够再说吧。现在仿制恐怕来不及,先抗旱要紧,是否仿制以后再说。”正想回头安排杨建池去跟何伯爵联系,却看见杨建池在撇嘴,于是问:“杨先生,你有什么看法?”

杨建池作为政王爷的首席幕僚,兼情报头子,早就知道有人找张志祥,对张志祥的花花肠子也理得**不离十,不过也拿他没办法,当下说:“我认为,仿制的事情根本不要提。那样简直是侮辱何伯爵的智慧。何伯爵做事,哪次不是谋定而后动?何伯爵不申请专利,多半是没有人能仿制或者不怕人仿制。你看前期的铁丝等铁件,就算你仿制成功,可是成本远远高出何伯爵的产品的价格。要是容易仿制,何伯爵自己不申请专利,还可以叫其他人申请啊!他随便找个人,就可以把专利权掌控在手中。”

张志祥无语了,想了好久想出来的办法一文不值。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何伯爵为了更多百姓受益,不在乎有人仿制。他突然又想到一点,说:“政王爷,我们可以叫何伯爵出马皮的钱啊!不应该他拿了马皮去,一个人得到好处吧?”

政王爷叹了口气:“张大人,你能为财政着想,是对的。可是我们已经说出了分文不取。马皮是何伯爵当时叫人扒下的,没有他,就没有马皮。而且,只要我们说要收马皮的钱,何伯爵马上就会把抗旱器具的价格、援助的条件提高,最后受苦的是百姓。不说这些了,你们分头行动,联系购买器具和给百姓浇地的事吧!当然,你也可以叫工匠去看看,能不能仿制。”

不用说,仿制是不可能的。水车只有少数地方不能仿制,主要是连接畜力和水车滚轮那部分,不说多的,工匠一看那铁条上的螺纹,就连连摇头,现有水平根本不可能做出那样精细的螺纹。水泵除了水管能仿制,其他的就连完好无缺的拆开,工匠都办不到。即使水管,也没有那么多皮革来制作。当然了,何伯爵早就设计了螺丝,并且大量使用内螺,没有专用工具,是不可能完好地拆开的,就更不要提仿制了。现在给何伯爵做事的人,都已经宣布对何伯爵效忠。出来安装的人,随身一个工具箱,看着没锁,外人就是打不开。实际上不玄乎,就给上个时空的金属烟盒一个道理,按着弹簧卡口就行,不过当时谁知道啊?只要有外人在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