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士农工商(1 / 3)
封桂德当然就不争了,却不知道陈侯爷是怎么回事。封明仁倒是听说过了,才给他解释。李志毅也说,陈侯爷又来了一次,还在关外府住了两天,顿顿宴请何伯爵,他也跟着饱了口福,害得他把胃口都提高了。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席间,姚顺德看看何伯爵,再看看封桂德,问:“不知道这贷款什么时候划出?”姚顺德现在是两头跑,太平关希望银行才开办几天,生手比较多,顺带还要看运输队的情况,经常不在关外府但是这事比较大,普通店员是没权做出决定的。
封桂德的想法早拿到钱心安,就说:“何伯爵,姚掌柜,我看就今天下午把钱划了。”
何伯爵放下筷子说:“封老板,不要急,今天下午划账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几十台机器不是一两天就能制作出来的。我既然答应了你,就要为你考虑。你多等一天,利息就可以少出一天。”然后何伯爵慢慢解释,如果封老板相信何伯爵的话,封老板还是带上信鸽,带着一些货物出去,先去把作坊的位置找好,落实一个省就传书回来,运出一个省需要的机器,出去带上用作畜力的马匹,钱不够的时候再划贷款。现在无法确定贷款的准确数目,要是这次带出的货物挣个千二八百两的,当然就可以少贷款。上次耽误了半多的时间,纯利都是三千多两。也不知道作坊的事情是否好办。就是一点不耽误,到了地头,找到合适的房屋,签订协议,一个地方至少耽误一天。要是直接把机器和畜力都拉出去,加上在路途上耽误的,时间就更多了,相应的支出就更多了。办银行也得为顾客考虑,尽量减少利息。当然,这些还是封老板自己拿主意。
何伯爵的人品,没有人会质疑。何伯爵说的话,完全是在为封桂德考虑。要说贷款,封桂德也拿不到什么现银,相当于赊欠何伯爵的货物,只不过债权人从落马坑加工厂变成了希望银行。封桂德当然高兴得很,同意了何伯爵的意见。
封桂德虽说年纪一大把了,也是一个急性子的人。他当即决定,下午就召集人手,过完中秋就出发。希望何伯爵能给自己准备足够的货物。何伯爵说,铁件只能挪出一些,因为这两天要进货的人太多,都怪封桂德自己的人漏了风声,说是挣了大钱,能挪出一些都还是看了封桂德的面子,近期加工厂只能加班了。近期的的精米、细面可以让封桂德全部运走。而且,只要封老板确定了路线、地点、时间,何伯爵的运输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将后期的货物送到,还是可以减少在路上耽误的时间。封桂德才回来两天,还不太清楚何伯爵的运输队,听了解释后感到非常佩服。运输队不需要货物老板或派人随行押送,如果在约定的时间、地点没有收到货物,即使没做生意,也会得到赔偿。当然,如果运输队送到,超过时间无人接收,只要在当地官府甚至地方乡村行政取得证明,可以任意处置,货物老板也必须付全款。这样一来,商人在外地货物畅销,又脱不开身,只要修书一封,何伯爵运输队就会将货物送到。当然,目前始发地只限于北疆,货物也只限于已经付款了的或者交情足够可以赊欠的,运输队概不垫付,而且收到运费才会出车。
饭后,何惜生等人回到了府台后院。小勇和小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憋在他们心里很久了,两人还私下讨论过,但是没有理想的答案。
小勇问:“师父,我想问一下。我看学校的体育是为了锻炼身体,数学是为了人人都会计算,语文以识字为主,兼学明理,基本不学诗文的写作,这好像跟朝廷要求的相差太远。难道这些学生以后不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吗?”
何惜生微笑着说:“我们学校开办的时间太短,目前只能是基础学习,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而且读书识字就一定要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吗?几千年的传统学习,科举考试,到底培养了一些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