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避灾(1 / 3)

加入书签

“回皇上,地震乃是天灾,无法预知准确的时间地点,也就很难预防。(book./)从前人的记载来看,越是贫穷的人逃生的比率越大。古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臣认为,贫穷百姓房屋少,逃离快一些,特别是那些草棚,压在人身上也不会丧命。另外,穷苦人经常劳作,手脚更麻利,也能吃苦耐饥耐寒;富贵人懒于运动,娇生惯养,动作较慢,即使当时未能丧命,以后也可能被饿死冻死。还有,大灾之后,往往有大疫。臣对此毫无所学,不好置喙。”

啊!在场的人都抽了一口冷气。大灾不会长脚,在哪个地方就是哪个地方,可是瘟疫一起,就会传染,蔓延开来。而且瘟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更难防患!

这时,户部尚书冯志,也就是冯皇后的胞弟站出来:“皇上,地震是否发生,我们都不能肯定。为今之计,就是怎样处理。臣思虑良久,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为保朝廷安全,皇室和朝中重臣尽快巡游镇山省,半个月后再回来。何惜生说在隔雪省及周边地区,镇山省应该非常安全。第二,发文斥责何惜生散播谣言,同时派人暗中到北疆去,只要半个月内没有发生地震,立即把何惜生抓起来。然后公布罪状,凌迟处死,并诛灭九族。第三,不管是不是发生地震,消息必须封锁。想想看,要是传出去,会引起多大的恐慌!百姓的生产生活会有多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发生地震,不是一场白忙活吗?第四,即使发生地震,就要立即控制灾区的人四处流窜,以防把瘟疫带到其它地方。特别是不允许其它地方的人流窜到京城来。京城要保证绝对的稳定!”

“对!”“冯尚书高见!”一阵马屁声连绵不绝。

皇上一挥手,百官的声音就停下来。皇上说:“冯爱卿,你是说,不管地震,不准备减灾救灾?”

“皇上,刚才钦天监已经说得够明白了,地震是天灾,无法预防,我们怎么准备?而且一旦发生,就可能引起瘟疫。救灾就只能使更多的人丧命,这值得吗?”冯志理直气壮地说。

文武百官都不说话了。冯志是户部尚书,还是当今皇后的胞弟。要不是他父亲告老的时候他太年轻,说不定就会接替他的父亲成为吏部尚书。现在已有谣传,他即将接替文定国成为兵部尚书。冯家的势力是很强大的,在各界都有人。他的办法,只是把受灾的百姓抛弃了,却更大限度保证了朝廷的安全,也保证了在场多数官员的生命安全。

皇上想:走,是维护朝廷安全,却丢下了太多的百姓;不走,万一出事了怎么办?算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还是先走为好。皇上还是不慌着决定,要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嘛!皇上问道:“各位爱卿,你们有什么看法?”

结果当然太明显了,除了一些少数不发言的外,百官都说冯尚书说得好。

皇上说:“众位爱卿,既然大家都认为冯爱卿说得有道理,我们就这样做吧。巡游镇山省什么时候出发?”

冯志说:“回皇上,事不宜迟,今天散朝后就准备,明日就动身。”

郑思勋站出来:“皇上,巡游镇山省,是为了朝廷的安全。可是这京城谁来留守?”京城必须要人留守,才能保证京城的稳定。地震之后,也才能及时了解情况。

冯志懒洋洋地说:“既然郑大人如此关心京城,你就留守吧!另外,大皇子也可以留守。”冯志的意思很简单,郑家现在的势力见长,要是留下在地震中死去了,那可是一件大好事;华存孝也多少有点威胁着华存悌的继承权,当然死了最好。

“你!”郑思勋怒目圆睁。

“不说了!”皇上发话了,“所有二品及以上官员都去巡游镇山省。三品出去一半,四品及以下全部留下辅佐存孝。三品的哪些人留下,郑爱卿决定。现在散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