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干毛巾(3 / 4)

加入书签

们遭遇的经历,换成那些家丁们早就想办法,既然性格强势,必然不安现状。

哪种更好

王信认为各有各的利弊。

不过现阶段,对于自己的需求而言,王信更需要后者,也就是性格老实怯弱,吃苦耐劳,忍耐力极高的这些普通士兵。

至于怯弱不敢战

菜就多练。

往死里练,练成本能。

再老实的人往死里欺负,老实人也得反抗啊,所以王信给钱。

以前不是吃不饱穿不暖么。

有家室的,一年到头拿不回去一粒粮食,还需要吃家里的。

婆娘有点门路的,或者求老丈人家接济,或者运气好的,找到一份生计,给大户家洗衣做饭挣点口粮,最落魄的就是在胡同里做半掩门的生意。

因此没人愿意把闺女嫁给当兵的。

大周承袭大明,许多事情依然发生,如士兵遭受社会风气的鄙视。

只要是贫富差距加大,朝廷积弊难返,这种社会问题发生后,任何国家都必然会发生的现象。

在后世,王信见多了。

解决方法只要是个人心里都清楚,万变不离其宗。

重新分配。

同样的道理,右路军也是如此。

既然普通士兵高兴了,那么必然家丁们也就不高兴了。

虽然自己也从兵部索要了本该是右路的东西回来,比如如今的右路,无论是家丁还是普通士兵,每个月一石粮食,另有五钱补贴。

家丁们少了三分之一的收入,普通士兵们的收入则增加了十倍。

王信算过。

类似每个月两百块钱不饿死,变成了每个月两千。

家丁们原本是每个月三千也降为了两千,而河西营的士兵则为每月四千。

同时也不算因为天灾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在内。

是以十几二十年前,大周更为稳定时的物价来对比,否则京畿的粮价都到了一两银子一石,更不提山东那些遭灾的地区,以及陕北河南一带。

换个角度而言。

王信其实也是和原来右路军将领一样的路子。

只不过右路军的将领们是喝兵血养家丁,王信是借势对抗兵部和东军提督府,同时支持经商,从商贸的利益中来养精锐,并且在军中重新进行利益分配。

不过钱从哪里来的,重要吗

在不少人的眼里,自己和他们没区别,因此当然不会接受。

只是王信无所谓。

让所有人都喜欢,这是不可能的。

“我已经和兵部的陈郎中见过面,他答应会调一批军器过来,不过这批军器在仓库里呆了几年,大多数锈迹斑斑,等到了军中,你要带着士兵们重新打磨一番。”

王信来到河西营,巡视河西营的操练进度。

王英在身后陪着,他的旁边是严中正。

严中正在王信身边呆了两三年,负责整个大同西军的军务,对王信练兵的方式很了解,所以大同西军的操练,严中正负责细节,王英负责落实。

两人配合的还不错,已经有了两三分的味道。

王英皱起眉头,担心道:“普通的军备好说,帮帮忙,只是火器怎么办”

河西营以火器为主。

至于骑兵,京营的战马多控制在内廷手里,几处马场这几年已经供应不出马。

王信笑道:“我已经派人去请了秉公公,我和他有交情,此人很讲义气,他又负责兵仗局,反正是丢在库房里生锈,只要好好恭维他一番,他最要面子,大概会同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