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干毛巾(4 / 4)
的。”
大周立国百余年。
每年都会生产许多兵备,这些兵备一部分送到京城仓库储备,一部分发到各处军队。
这是旧的流程,随着各处贪污腐败,很多事情已经停摆,如京畿只剩下三处马场,而这三处马场如今只能供应皇宫用马了。
各仓里的一些军备,因为缺少保养,早已锈迹斑斑。
在太监们眼里是不值钱的“破铜烂铁”,换不了钱,也没人愿意为了这些破铜烂铁去浪费手里的人情关系,所以充当库房里的压仓石,用来应付上头的抽查。
王英知道自家总镇路子广没有奇怪,不过担心道:“只怕没几样能用。”
王信笑道:“当废铁卖了,卖了钱买新的。”
王英一时间无语。
“这才能换几个钱。”
“蚊子腿再少也是肉,何况我在大同那边有路子,不光能采购到便宜的马,包括便宜的火器。”
王信意味深长的说道。
王英这回是真五体投地,自家总镇犹如一个百宝箱,什么问题到了他手里,要么是轻易解决,要么是有路子轻易解决。
一匹好马就算在北方也得十两银子上下,但是王信可以三两银子买到。
其实这不算什么。
以前的边关贸易,商人们用一匹普通布都能换到一匹马。
只不过这些马大多数经过阉割。
而且这些多出来的利益,并没有多向朝廷交税,而是流入到了私人手中。
王信在大同关外的布局,其实更像是整合,把资源整合了,同时也避免了商人们对牧民们的剥削,保证牧民们一匹马能卖到三两银子。
按照王信的计算和计划。
平均每户牧民,一年供应二十余只羊,合计四两三钱银子;六头牛,合计十二两银子;最后是三匹马,合计九两,加上其余的一些特长,每年到手个二十六七两银子。
羊最不划算,但是牧民们自己也要吃,包括日常喝羊奶。
别看一年二十六七两比柴薪皂隶的年均二十两都要多。
但是商人把货物运去关外的价格高,比内地总体要高二到五成,甚至贵一倍,加上关外其实更容易遭灾,一场寒冬下来,往往几年都恢复不了。
王信心里清楚,现在可是小冰河时期。
只有让牧民能得到更多的储备,才能熬过小冰河时期,否则一年只十几两的话,不出十年,至少三成的牧民会破产。
总之。
军队在聚众昌有股份,同时也有采购权,可以直接从牧民中采购马匹,而且聚众昌有义务代购。
一千匹马也只要三千两银子,反而是沿途的运输成本不低于采购成本,并且会有不少的风险,很容易被沿途势力给“截留”。
至于鸟铳佛郎机之类。
王信同样有成本价采购权。
虽然如此,钱不能自己出,无论是朝廷还是内廷,干毛巾自己都要挤出一点水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