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决策(2 / 5)

加入书签

果断,“如果朝廷敢断大同的商道,那无异于宣战,既然是战争,必然想尽一切办法获胜,为了胜利不惜代价。”

走到这一步的话,大同就算胜了,付出的代价也太大。

众人都不愿意开口表态。

哪怕汤平自己提出的方法,但也心里嘀咕,这才刚开始,为了打开通道就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就算把山西打烂了又还能走多远。

“用红夷大炮试试。”

王信轻轻说道。

众人一惊。

佛郎机,鸟铳都是新仿照的火器,在战场上作用很大,极大提高民兵们作战能力,至于红夷大炮,因为运输太难,关外作战用的不多,效果并不好。

“节帅有何想法”严中正连忙请教,刘通和汤平都竖起耳朵。

打仗的思路,节帅往往有出人意料的看法。

王信也不是瞎说。

他想到的是大清,大清虽然在山海关外头野战一波带走大同与山西兵力,最后轻易拿下整个山西,但是在攻入陕西的时候,李自成还是做了许多准备的。

大清军攻入陕西遇到了很多坚强抵抗,各处受阻,如无意外,双方僵持下去,千里补给的大清军必然因为缺乏粮草功亏一篑。

到时候李自成不光可以打败大清军,还能趁势收复山西,稳住了山西就稳住南边的河南。

湖广和山东也不会彻底落入大清手中。

局势可能就发生逆转。

至少大顺不会输得这么快。

一切的根源在红夷大炮。

大清攻打京城与山西时候,各处望风而降,没有让红夷大炮发挥作用,但是红夷大炮依然运到了山西前线,抵达陕西潼关的红夷大炮发挥了巨大威力。

曾经大顺军一度占领上风,甚至做到主动攻击清军,结果当红夷大炮开炮的那一天,潼关因此失守。

点破线破。

引发了大顺军的大溃败,为大清军再一次消灭大顺军主力立下汗马功劳。

李自成没有见过红夷大炮,毫无防备,最后带着身边的亲兵急匆匆难逃湖广,以至于慌不择路,在湖广山里被乡野团练给捅死了。

任何武器都有它的利弊,以及正确的使用场景。

攻破宁武关就是红夷大炮正确的用法。

从澳门葡萄牙人手里采购一门红夷大炮需要四千多两银子,从牛心山李师傅炮厂订购一门红夷大炮只需要八百两,这些年里,在王信的提议下,李师傅炮厂每年生产三门红夷大炮,提升到每年生产七门,这两年才降低到三门。

“大同军拥有红夷大炮三十二门。”

“大同到宁武关四百里的路程,就算红夷大炮运输难,十五天内也可以运到,最迟不超过二十天。”

“三十二门红夷大炮,一夜之间摧毁宁武关,趁着周文措手不及,各处军队分开,不能及时集结的机会,突袭山西拿下太原,让山西军队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

严中正仿佛听天书似的。

汤平和刘通笑的合不拢嘴,真要是能做到一夜拿下宁武关,给大同军争取更多的时间,大同主力趁着朝廷反应不及的机会,能占多少城池就是多少城池。

大同精兵多,装备也精良,可以快速扩张,虽然会导致战斗力下滑,但转守为攻消化国事的局势下,问题会小很多,大家更有信心。

只不过,严中正怀疑道:“红夷大炮真能一夜之间拿下宁武关吗”

这个问题很关键。

如果不能,拖得越久,山西和朝廷反应过来,或者宣府做出反应,让大同陷入首尾难以兼顾之态,将会又是一番局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