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陈师(3 / 5)
的印记。
暮色四合时,临时搭建的帐篷已连绵成一片营地。篝火堆旁,有人用树枝在地上推演兵法,有人借着月光打磨枪尖,还有个瞎眼老妪正为排队求医的少年包扎伤口——她袖中露出的虎形玉佩,在火光中忽明忽暗。
暮色沉沉,青藤巷的公告栏前已围得水泄不通。泛黄的麻纸上,虎国招贤令的墨迹犹带墨香,末尾一行小字在灯笼光下格外醒目:\"凡精通算学、格物、化工者,亦在征募之列。\"
穿粗布短打的书生攥紧了手中算筹,指节泛白。他昨夜刚解出《九章算术》里的\"均输\"难题,此刻那道算式仿佛在眼前活了过来,化作招贤令上跳动的墨迹。公告栏旁,卖灯笼的老汉踮脚张望,看见自家小子正蹲在石墩上,用木炭在地上画着奇怪的齿轮图形——那是虎国新式水车上的机关,半月前才随商队传入城中。
更夫敲着梆子走过,见众人不散,便凑近瞧了瞧。当看到\"化学器皿匠人优先\"几个字时,他想起城西药铺的老掌柜,前几日还在抱怨虎国商人高价收走了他新制的曲颈瓶。
夜风卷起地上的算草纸,纸片掠过一个青衣女子的裙角。她袖中露出半块透光的水晶棱镜,折射着远处酒肆的灯火,在招贤令上投下一道小小的彩虹。
晨曦微露时,古武学员们已集结在校场。为首的玄衣老者负手而立,腰间佩剑在薄雾中泛着冷光:\"虎国之行,非比寻常。记住,你们不仅是武者,更是师门的脸面。\"
三十余名弟子齐声应喏,青布劲装下摆随风微动。最前排的少年握紧了背上的长刀,刀鞘上的铜环碰撞出清脆声响。他身旁的少女将拂尘系在腕间,鬓边银簪折射着初阳——那是用陨铁锻造的暗器。
队伍沿着官道西行,黄沙漫卷中,马蹄声碎。老者时而勒马指点远山:\"此处曾是百年前正邪大战的古战场,地气郁结,入夜后须格外小心。\"弟子们默默颔首,指尖不自觉扣住了兵器。
第七日黄昏,他们抵达虎国边境城镇。城门守军见一行人步履沉稳,腰间兵刃隐有光华,竟不敢上前盘查。穿城而过时,街角酒肆传来醉汉的喧哗:\"听说了吗?黑风寨的马匪又下山了......\"
少年郎们交换眼神,脚步未停。老者突然抬手示意,众人旋即隐入巷道阴影。只见一队身披玄甲的虎国士兵正押着囚车疾驰而过,笼中囚徒虽镣铐加身,脊背却挺得笔直,竟是位白发老妪。
\"那是......\"少女刚要开口,被老者以眼神制止。暮色四合时,他们在城外破庙暂歇。篝火噼啪作响,少年擦拭着长刀低语:\"师父,虎国境内果然暗流涌动。\"老者望着跳动的火焰,指尖在剑柄上轻叩:\"明日入山,走密道。\"
夜风穿过庙门,吹动墙上斑驳的蛛网。暗处,少女腕间的拂尘悄然滑落,七枚银针在月光下闪着寒芒。
清晨的露水滴在青石板上,陈师家的矮木门还没卸栓,院外已站着七八个挎竹篮的平民。穿粗布短打的后生把锄头靠在老槐树下,鬓角斑白的阿婆用围裙擦着手,怀里揣着刚蒸好的槐花糕。
日头爬到竹篱笆顶时,土坯墙根已坐满了人。陈师搬出条案,将晒干的艾草、薄荷分门别类摆开,指尖划过叶片脉络:\"这是茵陈,三月采来煮水,能清肝火。\"穿靛蓝布衣的小媳妇赶紧把草叶夹进鞋底,纳鞋的针脚里还沾着麦芒。
穿草鞋的货郎蹲在石阶上,竹筐里的针线笸箩忘了打开。他盯着陈师手中的桑皮纸,看那毛笔如何圈出\"春分浸种芒种插秧\"的字样。墙根下的孩童们用木炭在地上画着歪扭的草药叶,阿爹们握着他们的手腕,把\"忍冬\"写成了\"忍冬\",引来满院低低的笑声。
暮色漫过屋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