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年的璀璨血光 第3744章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5 / 10)
p; 斐潜此言,也算是彻底撕开了知识权力化的面纱,将教育从儒家师承的垄断中解放出来,指向了知识服务于社会生产、凭实效获取尊重的未来。这无疑是对『学而优则仕』这一单一晋升路径的致命一击。
庞统听得心旌摇曳,斐潜描绘的景象,那种官民并举、百学争鸣、唯实是举的盛况,不由得让他有些憧憬起来。
一座座崭新的学舍在田野、工坊、市集旁拔地而起,琅琅书声诵读的不再仅仅是『子曰诗云』,更有《田律》、《考工》、《九章》……
这景象令庞统既感振奋,又有一丝莫名的惶恐。
庞统稳了稳心神,抛出第二个更现实的忧虑,『主公所言,气魄恢宏,统拜服!然……此新制既行,则士子晋升之途,必将天翻地覆。山东之士,十年寒窗,所求者无非货与帝王,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若百业皆可称「士」,皆可凭专精之技获俸禄尊荣,山东之士必乱阻也!若因此山东之士离散,我等进取中原之基,岂不动摇?此乃其一。其二,若专精技艺者,其利倍于守牧一方之官,则人皆趋利,孰愿为守土牧民之「苦差」?』
斐潜听得庞统此言,不由得看了庞统一眼,也是有些惊讶。庞统所言其一倒也罢了,其二的忧虑已经可以说是超出了大汉许多土著的思维范畴,有些类似于后世『社会价值取向』的思考范畴了!
确实如此,当『升官发财』不再是唯一且最耀眼的出路,当『工师』、『医师』、『农学士』也能获得社会尊重和丰厚回报,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将被瓦解,这势必引发社会精英流向的重塑和心理震荡。
斐潜点头说道,『士元之忧,在「道」与「器」之辩,在「名」与「利」之惑也。然潜以为,此非动摇根基,实乃正本清源!』
『何谓「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