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水土不服,矫世变俗(7 / 8)

加入书签

国安排去赴礼部的宴,朝鲜都吃完走人了!

    更可气的是,这种所谓“不慕功名”的人,往往还能得到士林交口称赞,升官飞快。

    屠羲英从容之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低眉垂目,沉默不语。

    过了好半晌,屠羲英才缓缓道:“陛下,臣不是不欲做官,实是水土不服,一到鸿胪寺坐班,就身体不适。”

    “臣请回南直隶。”

    朱翊钧差点气笑了。

    死猪不怕开水烫是吧?

    搞了半天,考取功名是为了衣锦还乡,等着退休享福?

    这厮历史上就是这个月溜回南直隶的——“鸿胪寺卿屠羲英,以水土不调改补南京衙门。”

    至于回去干得怎么样呢?

    评价不一。

    南直隶同僚对此人很是夸赞,称其为士林楷模,陈敬宗后第一人。

    而南直隶的学生就不一样了,骂其有损师德,行事乖张。

    同僚夸赞,却让整个国子监学子都联合起来排斥的官僚,都懂是什么成分。

    发展到最后,南京户科给事中王蔚看不下去了,参了屠羲英一本,说其行事乖谬,有亏师范,以致生徒丛怨。

    不慕功名的含金量。

    朱翊钧都懒得答屠羲英所请,挥了挥手,给人打发出去了。

    待到屠羲英走出考功司官署门槛之后。

    朱翊钧才转头看向一众庶士吉:“诸卿之中,有无不慕功名的?”

    “现在说与朕知道,还能尽早成全。”

    李得佑连忙出列道:“陛下,此人矫饰伪作,一眼可知!”

    “心中既无国家百姓,亦非不慕功名。”

    “乃是效仿吏部尚书陆树声,邀买名声,东施效颦耳!”

    “臣等岂能步其后尘?”

    朱翊钧一乐。

    你一个伏阙的,现在都会批评别人邀买名声了。

    这时候,吴中行也出列感慨道:“陛下,臣今日得见此辈之尸位素餐、不知廉耻,才始知考成法之必要。”

    “这等邀名养望,不事公务之辈,尚不如我翰林院同侪(chai)之万一。”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