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水土不服,矫世变俗(8 / 8)

加入书签

sp;他就差说一句我上我也行了。

    说罢,吴中行还朝张居正投去一个眼神,饱含理解、后悔、歉意,复杂至极。

    张居正本是目不斜视,随后越想越气,拧着眉毛狠狠瞪了吴中行一眼。

    小皇帝自然没看见场上的小动作。

    将屠羲英的案卷递给李得佑,让众人传阅。

    这时候,坐在大堂中的申时行,终于忍不住起身,开口提醒道:“陛下,按考成法,三年不合格,才罢官免职。”

    “此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还请陛下斟酌处置。”

    虽说屠羲英这样有些气人。

    但考成法白纸黑字公布出去的,初期不合格,还有改正的机会。

    皇帝金口玉言是一回事,内阁和吏部的信用又是一回事。

    话音刚落,温纯当即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虽不应罢官免职,却也需略作惩戒,警醒朝臣一二,否则朝臣见其无碍,便争先效仿,臣惟恐日后法不责众。”

    高仪看了一眼吏部两人,与张居正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都没开口。

    按理来说,考成法的事,一直由内阁处置的,皇帝从未插手。

    眼下张居正与高仪,至少应该表明一下存在感。

    但中枢有惯例。

    为了平衡乡党,向来是南北混用。

    譬如,但凡首辅是南人,都御史则多用北人。

    同样地,申时行以南人掌吏部,皇帝不放心,便特意让高仪荐了温纯这个老秦人。

    眼下因为屠羲英这个南直隶人士有所分歧,内阁反而不好多说什么,免得皇帝多心,以为考成法真的起了党争之事。

    好在小皇帝还是很明事理的。

    只见朱翊钧摇了摇头:“朕不通政事,只是带庶吉士等视阅一番,如何处置,自有规制,二位卿届时报与内阁便是。”

    他看向张居正、高仪:“劳烦二位先生了。”

    二人连忙回礼。

    张居正暗暗松了一口气,不由老怀开慰,看来皇帝确实是一时兴起,并不是急着收内阁之权。

    朱翊钧收回视线,随意开口道:“吴卿说,翰林院的同侪远超此辈,且让朕看完再说。”

    转而朝邓以赞颔首示意:“让赵志皋进来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