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先天纯粹,一念之微(2 / 12)

加入书签

插手的余地?”

    一旁的薛应旂不知道王畿神色变幻个什么劲,他适时插话:“此时方知今日之会题名之由来。”

    也难怪王世贞口气这么大。

    敢以“定义”二字为题,原来是身后站着一尊活生生的圣王。

    王世贞将话接了过来:“古人云,凡事必有初。”

    “道学开创之始,张横渠便立下真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何解?”

    “探究穷世界之本源,明悟人所存在之根本。”

    “既然如此,定义人之本体的范畴,厘清认识外界的视角,自然是首要一位。”

    “以此为题名,岂非开门见山?”

    说到这里。

    便是要进入正题了。

    而作为提纲挈领的朱翊钧,自然是兢兢业业,不作半点偷懒。

    他朝台下略作补充,开口解释道:“人之本体、认识世界的视角,看似是两个问题,其实指向一个问题。”

    “人的本体,虽然指称人,但是并不是血肉意义,或者说个体意义上的人,而是作为人的意识根源——‘理性’。”

    “所以,本体的内涵,并不在于以人或者个人为中心,而是自我的理性作为认识天地整体存在的基础,并反过来以此区分自身的存在。”

    “人独立于世界存在,又存在于世界之中。”

    “所以,今日的只论一点。”

    “儒门这场大道之争,究竟何去何从?”

    台上几人听着皇帝侃侃而谈,目露惊叹且不说。

    台下众人,本就难以置信,此时听了皇帝亲口说出这番话,泰半脸上都露出复杂神色。

    好在这群与会者政治素养普及到位,还没有一个人敢明目张胆谈论此事。

    只是熟识之间,心照不宣地交换着眼神。

    袁洪愈沉默片刻,第一个将话接过:“居士提纲挈领,将程朱列于陆王之源流,那老夫先说,当没有异议罢?”

    作为理学嫡传,按源流而言,确应该袁洪愈在先。

    众人自然认可。

    袁洪愈一板一眼回礼,而后开口道:“朱子作为前宋道学的集大成者,本朝已然饱受非议,实在憾事。”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