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夜访蔡琰,知己相交(3 / 3)

加入书签

他那份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情感上。

她此刻,不仅是对周明能力的敬佩,更多了一份对周明内心世界的理解与怜惜。

从那夜起,周明与蔡琰之间的关系,便从单纯的上下级和师生,升华到了“知己”的高度。

蔡琰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周明,揣摩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她发现,周明虽然表面上“玩世不恭”,常常语出惊人,但其内心深处,却始终背负着一份沉重的使命感和孤寂。

她也更加积极地协助周明编纂《华典》,将周明那些“天马行空”的构想,以最符合这个时代语言的方式,记录下来。她知道,这些,将是周明留给这个时代的,最宝贵的财富。

周明也更加信任蔡琰。他会在深夜,再次来到竹屋,与蔡琰探讨治世之道,甚至偶尔会不经意地透露出一些关于未来世界的“碎片信息”。

蔡琰虽然听得一头雾水,但她从不质疑,只是默默地聆听,默默地记录,默默地理解。她知道,周明选择告诉她这些,是源于一份信任,而这份信任,比任何金银财宝都更加珍贵。

这夜的交流,不仅加深了周明与蔡琰的羁绊,也为后续的诗词文化推广埋下了伏笔。周明知道,这些来自地球的文化瑰宝,终将在这个时代绽放光芒。

而这份孤独,也因蔡琰的理解,而变得不再那么难以承受。他知道,在这乱世中,至少还有一个灵魂,能够与他并行,与他共鸣。

当周明与蔡琰在竹屋中交流着诗词与治世之道时,远方的中原,风云却愈发诡谲。

情报探子不断传来消息:董卓已带兵进入洛阳,废立皇帝,独揽朝纲。天下诸侯蠢蠢欲动,义士豪杰愤而起兵。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周明在地图上,轻轻敲击着洛阳的位置。

他知道,真正的乱世,才刚刚拉开序幕。

辽东,虽然在周明的治理下,已是固若金汤,物阜民丰,但它终究无法置身事外。战火的硝烟,迟早会蔓延到这片净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