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o章 演变(2 / 2)

加入书签

掩盖。

但衣食无忧之余人口爆式的增长让可供生产的资源几近饱和。

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又让这脆弱的平衡更加岌岌可危。”

许扶摇有些好奇“人口?您那个年代地球承载了多少人口呢?有什么天灾是科技达到那个地步的人类都无法应对的?”

博士说道“我的年代,地球人口已经有五百亿!

但承载并未到极限。

因为人类虽然不能穿梭于宇宙星空,但在地球上却能够让沙漠改造成绿洲,在极寒之地建设四季长春的地下城。

人类的生存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生产资料的得到了你难以想象的丰富。”

说到这里博士指了指天空自嘲道“在伊甸神界,人们自诩天神,却忘了自己从来不曾染指天的力量。

我所说的天灾,是真正的天灾!

我四十七岁那年,一枚不明天体以极高的度撞击了太阳。

万幸的是爆的能量并不足以波及一亿五千万公里外的地球,但万幸中一定蕴藏着不幸,人们现太阳熄灭了一部分。

虽然这一部分依然不足以毁灭地球。

但在气候上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地表适合人生存的地方仅仅余下赤道附近的狭长地带,偏偏这一带陆地又十分稀少,广袤的陆地都在3o度纬线之外。

虽然大规模的地下城足以容纳人口,但地球上的一切能源归根到底都是起源于太阳的光能,所以太阳的辐射量减少对地球上能源和资源的供给影响越来越明显。

明显到‘基层选票’们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不满和不安的情绪蔓延在数百亿人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重启伊甸计划被提出,也就是我刚刚所说的“第二轮伊甸计划”

当然,这时候的所谓伊甸计划已经和数百年前的伊甸计划完全是两码事了。

其实在当年人类自身的意见其实并不统一,绝大多数人认为建设一个全人类的精神家园,在虚拟世界中感受物质极大丰富,享受一切没什么不好。

但也有少数人认为这样会导致人类失去欲望失去动力进一步走向堕落。

但随着现实世界中的资源日益紧张,紧张到一些生活物资甚至开始实现紧缩的配置制了,所以构建虚拟的享乐世界成为了全球邦联和绝大多数人的共识。”

许扶摇点点头,说道“精神空虚、恐惧和不满,在精神世界得以释放,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但我一直不明白,伊甸计划为什么要将您送到那个地下基地,采取那种,唔,方式接入那啥系统?”

亚当博士皱皱眉,似乎回想起了不堪回的往事“其实伊甸计划的启动很早,甚至在我尚未出生时就已经在秘密运作了。

起先它是纯粹由机器智能,唔,换个说法叫人工智能你好理解些在以前模拟星空的伊甸计划项目上构建出地球世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