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苦学深造(2 / 3)

加入书签

齐愣住了。书中夹著厚厚一叠手稿,上面密密麻麻记录著各种案例判词,有些地方还有硃笔批註。“我爹的判案笔记。“李文焕得意地眨眨眼,“怎么样,够意思吧“

秦思齐手都有些发抖。这些可是一位现任通判的实务记录,比乾巴巴的律法条文珍贵百倍!他刚要道谢,林静之又递过一个包袱:“还有这个。《刑案匯览》和《名公书判清明集》,我从叔父那儿討来的。“

捧著这些珍贵的资料,秦思齐喉头髮紧。他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境况,根本请不起一顿像样的酒席答谢这两位好友。“大恩不言谢...“他深深一揖,“他日...“

“少来这套!“李文焕一把扶住他,“真要谢我,就教我写判词。我爹说了,下次月考再不及格,就断我的月钱!“三人都笑了起来。这一刻,秦思齐感到友谊,无论前路多难,至少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下午的课程是判语写作。刘夫子给出一个案例:“甲借乙钱百贯,立券为凭。逾年,甲贫不能偿,乙讼於官。如何判“

学子们纷纷提笔作文。秦思齐先翻出《大丰律》中“钱债“条款,又参考李文焕父亲的判案笔记,最后写道:

“查《大丰律户律》:私放钱债,每月取利不得过三分。今甲贫不能偿,当依贫乏不能还者,量夺家產之条,令甲分期偿还,免其利息...“

写完后,他偷偷环顾四周。其他学子的答卷已经堆了厚厚一叠,而他才写了不到一页。陆明会更是文思泉涌,正在最后一张纸上奋笔疾书。

“时间到。“刘夫子收上答卷,当场批阅。大多数人都得了“乙“或“丙“,只有陆明会等三人得了“甲“。

“秦思齐。“刘夫子突然点名,“你的判词...“

秦思齐心头一紧,等著挨训。谁知夫子话锋一转:“虽简略,但引律得当,处置公允。可列乙等。“

这个评价引来一阵低声议论。甲班规矩,新入学者首月不参与考评,能得“乙“已属罕见。

散学后,秦思齐婉拒了同窗们的邀约,独自留在藏书楼研读《大丰律》。直到掌灯时分,他才揉著酸痛的脖子走出书院。秋夜的凉风拂过面颊,带著淡淡的桂香。

“秦同窗留步!“陆明会从后面追上来,手里拿著一盏灯笼:“这么晚了,我送你回去。“

两人並肩走在武昌城的街巷中。陆明会突然问道:“秦师弟为何如此刻苦以你的年纪,能在蒙学堂名列前茅已属难得,何必急著来甲班受苦“

秦思齐望著远处秦记酒楼的灯火,轻声道:“陆师兄可曾见过长江縴夫“

陆明会一愣:“见过。那些赤膊汉子,弓著腰拉船...“

“我家乡在白湖村,父亲早逝,只有母亲拉扯。“秦思齐声音平静,“若非全族和茂才族叔资助,我现在可能也在田间地头,或者江边拉縴。“

灯笼的光晕在青石板上摇曳,映出两个长长的影子。陆明会沉默良久,突然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子:“这是我父亲任知县时的判牘汇编,或许对你有用。“秦思齐惊讶地接过。陆明会微微一笑:“家父常说,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秦师弟有志於此,我自当相助。“

回到小院,刘氏已经热好了饭菜。秦思齐一边吃,一边翻阅陆明会给的判牘。这些案例鲜活生动,比枯燥的律法条文容易理解得多。“齐哥儿,別熬太晚。“刘氏心疼地看著儿子:“你还小,身子骨要紧。“

秦思齐点点头,却还是读书到三更天。当他终於吹灭油灯时,月光已经移到了西窗。窗外传来打更的梆子声,悠长而寂寥。

次日清晨,秦思齐顶著两个黑眼圈来到明德堂。今日讲授《周易》,刘夫子要他们背诵六十四卦的卦名和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