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改进燃烧室(2 / 2)

加入书签

,李铭会半夜出现在实验室,和工程师们一起调试设备,解决突发问题。

同时,地面支持系统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新建的发射塔、燃料加注系统、地下指挥室,都按照李铭的设计,配备了多重应急程序和安全保障。

“火箭发射是一个系统工程,“李铭经常强调,“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失败。我们必须保证每一个螺丝钉、每一行代码、每一个操作流程都万无一失。“

初夏的西北,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起来。在“启明星一號“基地的主厂房里,几十名工人正在紧张地组装火箭的各个部件。儘管厂房里安装了通风设备,但还是热得让人汗流浹背。

李铭穿著一件普通的蓝色工作服,戴著安全帽,站在焊接工位旁,认真观察著工人师傅的操作。

“老张,这个焊点有问题,“李铭指著一个刚完成的焊缝说,“角度不对,强度可能不够。“

焊工老张是个有著30年经验的老师傅,起初对这个年轻的“总设计师“有些不以为然,但很快就被李铭的专业知识和谦虚態度所折服。

“李总师说得对,“老张仔细检查后承认,“这个焊缝確实有问题。传统工艺在这种特殊合金上效果不好,我们得改进焊接方法。“

李铭思考片刻:“我有个想法,可以尝试一下预热处理,同时调整焊丝的成分比例...“

他拿起焊枪,亲自示范了改进后的焊接方法。在场的工人们围拢过来,惊讶地看著这位“大科学家“熟练地操作著工具,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这样焊出来的接缝强度提高至少30%,“李铭完成演示后解释道,“而且更適合我们这种特殊合金。“

老张试著用新方法焊接了一段,然后做了强度测试,结果確实大大超过了原来的標准。

“李总师,您这是从哪学来的“老张好奇地问,“我干了一辈子焊工,都没见过这种技术。“

李铭笑笑:“书本上学的一部分,实践中摸索的一部分。技术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尝试和改进。“

类似的场景在基地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李铭经常深入一线,和工人们一起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工艺流程。他不仅懂理论,还特別注重实践,这种工作態度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