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盘古(2 / 2)

加入书签

李铭耐心地听完所有反对意见,然后平静地说:“诸位提出的问题都很关键,也正是我们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但请记住,十年前我们连原子弹都造不出来,五年前我们的火箭还停留在仿製阶段,而今天,我们已经有了飞龙飞弹和夜梟无人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关键在於我们是否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他走向一旁的桌子,揭开上面的黑布,露出一排精密的电子元件:“这些是我们已经完成的初步样品,包括基础逻辑门电路、存储单元和简单的处理器原型。它们证明了我们的设计方向是可行的。“

专家们围上前去,仔细检查这些样品。隨著研究的深入,他们的表情从怀疑逐渐变为惊嘆。这些元件虽然简单,但工艺精度和性能参数確实远超当前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们组合在一起,真的能形成李铭描述的那种革命性系统!

“这...这確实可行!“半导体专家刘教授震惊地说,“如果按照这个路线发展,我们確实可能在三年內实现盘古的目標!“

李铭微微一笑:“不需要三年,我给大家一年时间。一年后,我要看到盘古原型机启动运行。“

“一年这不可能!“多名专家同时惊呼。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李铭重复道,眼神坚定,“我们有最优秀的人才,最充足的资源,最先进的设计。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绝对的决心。“

在李铭的强大感染力下,专家们的反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狂热的工作热情。项目正式启动后,“盘古“团队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各项任务。

在核心处理器方面,李铭亲自指导团队改进光刻技术,解决对准精度问题。他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光学系统,大幅提高了曝光均匀性,使晶圆上的图形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存储系统的研发同样突飞猛进。传统的磁芯存储器被彻底重新设计,採用了更精密的材料和更紧凑的结构,存储密度提高了十倍以上。同时,李铭还引入了早期的半导体存储概念,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埋下伏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