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章 不一定非得是大米小麦(4k)(1 / 5)
对于娄晓娥来说,刚才的一切都只是猜测,想要把事情敲死,她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以她们团队的能力和当前手上掌握的资源来看,想要做这个新万古霉素的结构式可能有一定困难,但是想要证据,并非只有结构式一种可能。
其实,只要弄出了分子式,而且这个分子式和分子量能对得上,对于她们来说就是一种胜利,这个证据已经基本足够证明她们想要证明的东西。
至于别的,她们只需要将自己的发现通报给搞出万-23的同志,最多再给予一些临床试验上的建议,以及知识产权上的经验,就足够了。
娄晓娥只想明珠不投暗,至于明珠是谁发现的,那不重要,至少她们把明珠上蒙的那层灰尘给去掉了。
——
京城,农业口,几位同志拿着上半年的粮食收成数据,眼里有些意外的惊喜。
“没想到黔山这么一弄,部分省份今年口粮的数据还意外的高。”一位同志边看边笑。
高振东弄出来的那个土豆是2月左右下种,4~5月收获,正好能赶上半年统计。
要说以前,统计还没这么快,现在好歹有计算机、有基本的网络,速度再慢,至少也不比几十年后小鬼子的邮寄软盘和传真机慢。
而这一统计,让人高兴的事情就来了。
黔山的土豆种,可不只是他们自己在用,众所周知,种子这玩意是指数级增长的,而且土豆这一类能分块种植的,那个指数还不小。
他们除了自己之外,也向气候、环境条件类似的地区输出了自己的种子,一部分直接种植不合适的,也试着杂交引种。土豆这玩意的条件要求没有别的粮食那么高,就算是不应季,想要人工模拟一个环境出来进行杂交育种,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
所以这东西的产量异常的高。
虽然相比水稻、小麦、玉米,这东西水分大,也就是含水量高,但是超高的亩产,又很好的弥补了这一块。
“是啊,黔山人能靠自己,基本把肚子填饱,还带动其他一些地区,也能基本满足口粮需求,这是我们没想到的。”另外一位同志笑道。
黔山的粮食自给率想达到100%是很难的,而这一次,居然堪堪能赶上了,虽然有人口还没达到顶峰、以及当前对粮食的需求没有日后几十年那么高的原因在,但是依然很难得。
“可惜啊,土豆始终不是主粮,还是差了点意思。”现在对土豆的定位,还是补充性质的,因为有红薯在前,红薯就只能应急补充,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能用来填饱肚子,但是长时间作为主粮是不行的。
红薯是薯,马铃薯也是薯,所以地位都差不多。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