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八、身陷泥淖(六)(3 / 4)
胡海洋是个聪明人,而我正是看透了他的聪明,才笃定他会按我的路子走。他心知肚明,我今天的道歉不过是幌子,另有所图才是真。
以我俩之间的交情,当面致歉本就多余。他定也猜出,我是想借机见一见市里的一把手,在正式出任城市银行行长之前,把该说的话说在前头。看破不说破,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我自然得把戏接下去:“这么突然去见,会不会太唐突?要不……约齐书记出来吃个便饭?”
他目视前方,以市长之尊亲自为我当着司机:“我刚在微信上问过他。他说就在市委食堂简单吃点,下午还要开会,出去也喝不成酒,何必多此一举。”
我赔着笑试探:“齐书记为人怎样?我怕一个不留神,说话不注意得罪了他。”
他语气平淡:“齐书记很随和,没什么架子。你有什么想法,照直说就好,不用绕弯子。”
我又厚着脸皮凑近些,压低声音:“老哥,他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他面无表情,声音却稳如磐石:
“他姓共。”
话已至此,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将身体缓缓靠向椅背,心中开始盘算——一会儿见到这位齐书记,该怎样开这个口。
在我略显忐忑的心情中,胡海洋领着我走进了市委机关食堂里侧的小餐厅。
齐勖楷早已端坐在餐桌旁,面前的餐盘里食物摆放整齐。见我们进来,他从容起身,与胡海洋握手后,又紧紧握住了我的手。他面容清癯,身形瘦削,没想到握手的力道却格外沉稳有力。
“你就是小关同志吧。”他笑容温和,令我有些意外的是,他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十分年轻。
我连忙诚恳地回应:“齐书记,我是关宏军。”
他示意我和胡海洋在他身旁坐下。这时我才注意到,我们座位前已经摆好了两份打满饭菜的餐盘。
他目光和煦地望向我:“小关同志,虽然是初次见面,但你的名字我可是如雷贯耳啊。”
令我惊讶的是,他说话带着清晰的东北口音——可我印象中,他明明是从江苏调任过来的。
我谦虚地低下头:“我只是尽力做好分内工作,离组织和领导的期望还差得远。”
他微微颔首:“年纪轻轻,就能做到不居功、不自傲,这很难得。不过工作有成绩,该表扬还是要表扬的。其实,在我调来之前,就听说过关于你的事迹了。”
我适时露出惊讶的神情。
胡海洋放下筷子,在一旁解释道:“省国资委的张晓东副主任,是齐书记在中央党校的同学。这下你该明白,齐书记怎么会了解你了吧。”
我恍然大悟。有了张晓东这层关系,顿时觉得与齐勖楷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齐勖楷微笑着继续说:“我那位老同学跟我提过,是你一手推动达迅集团成长壮大、成功上市,还带动了整个汽车配件产业链的发展。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对你刮目相看。”他语气坦诚,“实不相瞒,我的父母都是老汽车人,八十年代援建时到了湖北,那时候我已经上学了。我也算是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你听我这口音,一点没变吧。”
他的话语自然、亲切,没有丝毫官架子。突然间,我鼻子一酸,竟莫名地被这份朴实深深触动。
胡海洋恰到好处地接过话:“齐书记这口东北话,比我们还要地道。”
齐勖楷笑着摇摇头,目光温和地转向我:“作为老汽车人的后代,听到你为达迅和整个产业做的事,我特别有感触。当初还特地托张晓东,说有机会一定要介绍咱们认识认识。没想到缘分这么奇妙,今天我们会以这样的方式见面。”
我诚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