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古诗卷轴引风波(3 / 6)

加入书签

当年果然是被冤枉的…… 应奉局这些年搜刮的书画,十有八九是伪作。” 他忽然压低声音,“昨日宫里传来消息,女帝要禅位给太子,金人已经过了黄河。”

    正说着,府衙外忽然传来马蹄声。李嵩脸色一变,把卷轴塞进袖中:“公子快从后门走,应奉局的人来了!” 林夏刚躲进屏风后,就听见一个尖利的声音:“李府尹,奉旨查抄苏轼私藏的伪作,若有隐瞒,以同罪论!” 是应奉局提举官王黼的心腹张干办,去年就是他弹劾父亲 “辨伪失当”。

    屏风后的林夏紧紧攥着衣襟,指节发白。他听见张干办在翻检案上的书画,忽然停住:“这方楚石笔架不错,正好给王大人装裱新得的《兰亭》用。” 接着是李嵩的声音:“张大人,这是下官的私物……”“私物?” 张干办冷笑,“如今开封城里的古玩,哪件不该归应奉局?”

    就在这时,窗外忽然传来喧哗声。一个差役跑进来禀报:“大人,金人已到城外,百姓都在逃难!” 张干办的声音顿时变了调:“快,把查抄的书画装车,回府!” 脚步声远去后,李嵩从袖中取出卷轴,递给林夏:“林公子,这卷关系重大,你务必带出城去。记住,若遇危难,先保此卷,它比我们的性命更重要 —— 这是宣和年间文人的骨气啊!”

    林夏抱着卷轴混在逃难的人群中,往南城门走去。汴河两岸的柳树叶子已经落尽,光秃秃的枝桠像无数只伸向天空的手。她看见应奉局的马车在河边翻倒了,一箱箱书画散落在泥泞里,被逃难的人踩得稀烂。其中有一卷的黄麻纸露出一角,正是那日苏学士府送来的伪作,题签上的 “王右丞辋川别业诗卷” 在雨中渐渐模糊。

    快到南门时,忽然有人拉住他的衣袖。是陈老,他的装裱作坊已经被烧毁,脸上还带着烟灰:“公子,我送你出城。” 他们沿着护城河的暗渠走了半个时辰,终于看见城外的农田。陈老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这是‘宣和裱’的工具,你带着,或许有用。” 布包里有竹镊子、马蹄刀,还有一小罐掺了檀香末的浆糊。

    临别时,陈老指着远处的狼烟:“林博士当年说,书画是文人的魂魄。如今国难当头,这卷就是我们的魂魄啊!” 林夏望着他苍老的背影消失在树林里,忽然想起父亲曾说,米芾当年为了保护一幅真迹,曾亲自装裱七次,哪怕 “换裱一次,背一次,坏屡更矣”。

    建炎元年春,林夏终于抵达临安。在西湖边的一座旧宅里,他重新整理了那卷《辋川别业诗》。按照陈老留下的 “宣和裱” 技法,她用楮树皮纸做新的命纸,比原纸浅两色,托裱时浆糊要薄如蝉翼。揭去旧褙纸时,她发现真迹的右下角有一小块焦痕,像是被火燎过 —— 想必是父亲藏在砖中时,不慎被烛火烫到。

    这日午后,他正在书斋里全色(修复工序之一,用颜料填补缺损的墨迹),忽然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竟是李嵩!他须发皆白,身上还带着伤:“开封城破后,我带着一些秘阁的残卷逃出来了…… 林公子,我们要在临安重建秘阁,让宣和文脉不至于断绝。”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