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给刘如意取字(3 / 4)
胶佬,整日宅在家里,拼装好高达模型后,就放在自己架子上去,接着再开始研究下一个模型。
不过令陈洛感到意外的是,刘乐在大汉二十二年送来的信上提到,淮阴侯的长女韩萱看中了陈鲁,让她阿父主动过来提亲。
这让自己差点惊掉下巴。
根据从楚地而来的墨家商队汇报,陈鲁这些年里,交际能力非但没有改善,反倒越来越“宅”,除了墨家安排的外出宣讲活动之外,连侯府大门都懒得出去。
陈洛脑海里冒出的第一想法,这次提亲是韩信的主张,想将女儿给嫁到自己家来。
于是他修书一封,送去淮阴劝说韩信。
自己和项羽结为亲家,但韩兄你没必要嫉妒,我的儿子又不是个个像我一样优秀,鲁儿的性子没有那么好,到时候怕委屈了萱儿。
总之洋洋洒洒写了不少,主要是劝说韩信不要太过干涉晚辈的婚事,这样对他们的发展不利,容易导致婚姻悲剧,到时候韩信的女儿和自己儿子都成了牺牲品。
韩信的回信倒是简单。
这纯属他女儿韩萱自己的想法,他没有插任何手。
刘乐那再送来新的信件,告诉自己陈鲁已经答应了。
直到他们两人正式的婚礼上,陈洛方才明白前因后果。
自己当初拜托韩信顺路护送刘乐和自己两个儿子前去阳夏,路上陈鲁和韩萱作伴,他这个儿子靠着心灵手巧,给韩萱雕了木花、木凤凰、木兔子……
甚至还有儿时韩萱的木头人像,那叫一个惟妙惟肖。
在婚礼上,她展示整整两个小木箱,看得陈洛都呆住了。
原来自己的儿子居然是靠着技术,吸引到了人家?
待到陈鲁和韩萱结婚后,陈洛在阳夏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事情了。
毕竟他两个儿子的妻子贤良淑德,并且各自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难道自己还有什么需要操心的吗?
故而他留在代地,在这位代王身上花费的心思,反倒更多了些。
此时,刘如意骤然开口说道:“待到我及冠之时,国相可否为我取字?”
他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说出的这个请求。
待戚姬去世之后,陈洛便成了自己唯一认可的长辈。
无论是哪个方面,都给了自己足够的照顾。
其实在刘如意的内心深处,他是以陈洛为榜样,处处向着陈洛学习。
听到他这话,陈洛先是一怔,接着心底涌起一股暖意。
要知道先秦时期,取字并不流行,哪怕很多贵族都没有自己的字。
反倒大汉建立后的近十几年里,取字之风开始盛行,寻常彻侯家的孩子,绝大部分人在及冠时就会再取一个表字,哪怕是寻常商贾,为了附庸风雅,同样会这么做。
有了自己的“字”以后,外人直呼其名,便不礼貌了。
但他们的这个“字”并非谁都能赠取,得是长辈或者德高望重之人,方才有这资格。
陈洛的那两个儿子,其中陈直已经及冠,自己给他取字为“正曲”,源自《左传》中“正曲为直,参合为仁”。
而陈鲁还差了一些年龄,不过自己同样给他准备好了字,到了时间就就给他取为“若愚”。
虽然当下没有“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典故,但是陈洛还是能给出相应的解释,《道德经》中有言,“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那么再说出大智若愚,倒也像那么回事。
不过这实际上也是表达了陈洛的期望。
毕竟这个小儿子在感情大事上让自己惊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