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城隍三牒开新脉,经书千秋佑世风(4 / 4)

加入书签

就化作一条脉络,將其前世今生所知之学问串联一体。

一门新学,触手可及,更滋生感悟。

“我乃天外降生,与此世终有嫌隙,若能开闢新学,当可真正融入此世,不受李一之名遮掩,真正知晓自身命格!”

意到浓时,李易猛地睁开眼睛,抬手欲抓一什么。

早就等候多时的孟老见之,立刻明白其意,一挥手,让早就准备多时的李阳冰上前。

“李君可是要笔墨纸砚”

李易看了几人一眼,点点头,也不客气,抓起准备好的笔,沾墨落笔,写下龙飞凤舞的一列八字一一“格物致知,心即天理。“

字成,他周身文枢之气暴涨,儒道神与幽冥神虚影交叠。

周围几人屏气凝神,根本不敢、不愿多说一次,扰其文思。

倒是李易,眉头一皱,儒道、幽冥两神匯聚之间,文枢之气似受影响,匯聚双目,顷刻之间,他看到了唐代三教鼎立,而后《原道》倡道道统,排斥佛老,

力图重建儒家伦理,但受限於礼法规范、士族垄断、五经註疏等限制,无法解决天心合一之理;隨后北宋五子奠定理学根基,形而上为理,形而下为气,以四书詮释,取代汉唐经学,又有陆象山批判朱子,明发本心,脱胎於理,却不成体系,最后末代圣人龙场悟道,知行合一。

恍愧间,他似听得虚空传来一诗—

“唐融佛道復儒风,宋立天理论九穹。明转心灯参內证,良知如月耀长空。

这一切,一步一步,继往开来,前人奠基、后人完善而后推陈出新,环环相扣,內可自洽,外化世人!

明悟这些,李易眼中幻象俱散,心中亦有明悟:“唐融佛道启儒復,宋阐四书理为宗。盖事物递变,必基於前人之基。若未筑基而造楼阁,则逻辑相衝,终难自洽,令世人心中生误。吾今虽探新学门径,亦当缓步深耕,先注六经以传世,而后得六经注我之通明!韩老,事已至此,吾且行之,日后你诞於世间,定有厚报!”

一念至此,李易心念贯通,笔锋一转,又写下一句:

“周道衰,孔子没,火於秦,黄老於汉,佛於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既落,整座晦冥阁突然进射青光,文枢之气直衝霄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