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笔书兴衰千秋耀,史录乾坤一卷惊(4 / 5)
暗伤、隱患,正在文思之气的填补中,生出修补、
修养之法,表情复杂。
紧跟著,天上飞舟一闪,瘦削道人已是忍不住要出去,却为刘神隱拦住。
“道长,既然县侯无事,吾等可不能隨意接触,生出变数。”刘神隱说著,
又对王清溪交代道:“须得將此处情形,传讯於上!”
“不错!”王清溪点了点头,便捏出符篆,点燃传讯。
那道人迟疑片刻,最后停下动作,却是手捏印诀,传出道信,化作虹光,直往茅山而去!
一时间,天上天下,异变连连,涟处处!
那书院之中,更是人来人往,变化不绝。
人群之中,有著史家位格的韦述见之听之,心有所感,抬手摄来笔墨,挥毫泼墨,在一卷明宣上写下了一句:“天宝三载,李氏於晦冥阁中讲学阐经,文昌星耀,光冲苍穹,天现千五百字,或主圣学大兴之兆,然————”结果书至一半,
其人忽觉笔桿沉重,难以自持,一时不稳,令笔坠落,竟砸的地上生坑,那记述的宣纸反而泛起毫光,升腾起来!
韦述一愜,正待去抓,却为人所阻。
却是那楼观道的欧阳明,这老道士摇摇头,郑重道:“夫史者,斡旋阴阳之笔也。韦君欲以凡躯录天道,墨跡未乾而乾象更易,岂非字字皆有千钧何必徒劳,便让其去吧。”说罢,不理愣住的韦述,一抬手,將那半飞的宣纸收入袖中,神色肃穆。
但旁边的刘老见状,却是面有怒意,只是碍於李易在旁,不好爆发。
而几乎就在韦述落笔,书院异象升空之际。
洛阳皇城观星台的铜浑仪忽的自行转动!
负责记录的保章正原本昏昏欲睡,忽然心有所感,猛地睁开眼睛,盯著铜浑仪,脸色陡变,隨即又抬起头,看向星空,眼中倒映星光,跟著掐指一算,面有惊色。
“荧惑竟有位移之势莫非天下將有乱起”
正在洛阳皇宫中练字的李隆基笔锋骤停,其笔上墨水滴落在宣纸上,自行晕开,竟成一行细小之字一一阴阳轮转谓之道,心统幽冥谓之圣。
他眉头一皱,出声將侍候在门外的高將军招了进来,问起城中事。
高將军就道:“老奴確实刚刚收到情报,说是集贤书院、晦冥阁中,忽有异象生出,此事还与夏———伏羌县侯有关。”
“又与这小子有关”李隆基眯起眼晴,“他在书院中看书,都能看出异象那里本是洛阳文脉所在,他不会是在儒家上真搞出样了吧”
这位九五之尊正说著,忽有一道华光在外闪过,隨即就有一身著黑色道袍的老者快步走来,一进屋中,就衝著李隆基抱手行礼。
李隆基皱眉道:“长安有急信”
那老者摇摇头,道:“是终南山上有异象。”
“终南山异象这个时间这么巧”李隆基眉头越皱越紧,继而道:“
何事”
那老者沉声道:“楼观台上,存放推背图的玄阁受星光而燃,灰凝成卦象!”
“什么”李隆基猛地起身,急道:“推背图可有损毁”
老者就回道:“提前三日,已被楼观道的尹真人取出。”
“那就好。”李隆基鬆了一口气,但旋即又皱起眉来,“但这种种异样,集中在今日出现”猛地,他再次起身,就往外走。
高將军赶忙上前,就问:“三郎可是要往集贤书院”
李隆基点了点头:“朕需弄清楚缘由,长安、洛阳的两座集贤书院,本意是集贤天下儒土之气运,收拢和镇住其文脉,从而为朕所用,若生出变故,反而助涨儒道气运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