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笔书兴衰千秋耀,史录乾坤一卷惊(3 / 5)
之法;三树旌表於间里,教妇孺咸慕仁爱之风。”
他借之阐意,行笔之间心底的念头也越发清晰,下笔如有神,那书圣之道的“笔有元灵”,令所书之字皆生灵韵,又彼此联繫,文章渐成,仿佛要真箇活过来,神思內生,又反过来传入李易心中,帮他梳理思绪,完善念头,阐於宣上“更置铜於通衢,纳田夫芻之议;开白虎於朝堂,录儒生经世之策。如此则舆诵成雅乐,民化諫章,虽毡裘辫髮之辈,亦当解刀剑而趋揖让矣!”
到了最后,因他结合了气、理、心、实等各家学说,令那《原道》之言已超脱本相,更涉及到舆论、民智,以及四夷归心与天下的长治久安,因此结语已变!
《原道》的原文本约是一千二百字,经过了李易的增刪修订、融匯各家,全文已达一千五百字。
当他落下最后一笔,整张宣纸突然离案三寸,一千五百字同时进射金光,升腾起来,照得庭院亮如白昼,在空中显化倒影!
整座晦冥阁轰然震颤!
墙角枯死的老梅啪炸响,枝头瞬间绽开满是墨香的黑!
书院四方的六口古井喷出的醴泉突然变黑,一道道墨跡线条从中滋生出来,
隨著文枢之气荡漾出去,勾勒出晦冥阁的轮廓,又朝著整个书院蔓延!
剎那间,这集贤书院像是被临摹进了一幅画中!
书院內外的眾人,沐浴在彻底沸腾的文枢之气中,身心蜕变!
有人因文枢之气的滋养,修为突破瓶颈,踏入新的境界!
有人因文枢之气的启迪,思绪通畅,悟出了新的道理!
还有人因文枢之气的洗礼,心神清明,仿佛脱胎换骨一般!
楼中,孟老瞧著沸腾文枢,感受著晦冥阁下震颤的文脉,以及那一个个瑟瑟发抖,被重新镇住的异典,兴而嘆道:“今日文枢重归巔峰,文脉亦有復兴之势!该是我儒门各脉的盛世开端!”
那刘老的眼晴却死死盯著那浮空的一千五百字文,呼吸都急促了几分,低语道:“此当世圣贤开篇之作,重开文脉,定鼎气运,不可落於外也!”
此言一出,孟老、李阳冰也回过神来,周围的诸儒生,纷纷大梦初醒,意识到了其中关键,尽显惊骇!
那书院之外,与眾友人赶来的杜姓文士等人,还未靠近,就感文思涌动,意念活络,有的人诗兴大发,有的人却是赫然发现,原本在学问上的许多疑惑,竟有豁然开朗之势!
“好个文气冲霄!墨蕴此间!”得了消息、瞧见异象的先天真人等刚刚赶来,就见到了这一幕,那女冠惊讶过后,便双眼泛光,尤其是瞧见一千五百个泛光之字,还未细读,只是扫了一眼,便就笑道:“这字里养著活龙。“
身后,紧隨其而来的徐正名听得这话,似乎一下子清醒过来,赶紧提醒道:“道姑,这话可不兴说!”
洞庆子、道苯法师等人紧隨其后,远远瞧著,就感到文思扑面而来,竟生几分文思升腾之相,道心隨之震动,但二人马上手捏印诀,定住心神。
“阿弥陀佛,”道苯法师眼中流露惊异之色,“这文思异象之中,竟有李家儿郎的气息,將这几年衰颓的文枢之气重新推向巔峰,莫非真有圣贤文章降世
但他本是佛根深种,为何接触儒家还未多久,便有这等气象”
“和尚你还是不够了解李家郎君啊!”洞庆子惊讶过后,见怪不怪,正要继续点评和尚,忽见那书院的楼阁中青烟瀰漫,烟雾中隱有一道女子身影,传出嘆息:“此文当立儒门新碑。“
“洛阳神道”
一声轻从上方传来,却是那洛阳侯姍姍来迟,看著书院中的剧烈变化,感受著自身多年以来留下的许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