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推行代工模式(6000字)(3 / 5)
是凑人头,是要能做出合格活计的手艺人,只要跟著我们厂子的標准走,这条路,光明给大家打包票,一定是个能越走越宽的好路子。”
话音落下,会议室內瞬间掌声雷动,所有人都满脸兴奋,恨不得马上就大干一场。
曹主任更是满面红光,“说得太好了,质量是生命线,各位,听光明老板的,回去好好挑人,好好配合!”
“这代工加工搞成了,就是咱们乡农村经济改革的活招牌,我曹主任一定在县里给大家请功!”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去县里匯报工作时那昂扬的风采。
散会后,陈光明被一群支书、村长团团围住,递烟的,问细节的,邀请他去村里看地的,热情几乎把他淹没。
陈光明带著疲惫又不失礼貌的笑容,耐心地一个个沟通著。
散会后陈光明没有半点拖咨,送走最后一位依依不捨的村长后,立刻找到了曹主任。
“曹主任,事不宜迟。”
“各村积极性太高了,但这事急不得,更不能乱,我马上就开始落实。”
曹主任刚送完县里的文件,脸上犹带著红润的春风,闻言立刻点头,“好。要的就是你这份雷厉风行!”
“你儘管放手去做,需要协调、需要我出面打招呼的,隨时来找我,乡文书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配合你的工作。”
“多谢主任支持,第一件事,麻烦乡里儘快把今天所有表態参加代工加工村的名单给我一份,包括村支书、村长姓名,村里大概能腾挪出的场地情况,以及预估初步能组织多少人手。”陈光明的思路清晰,“我这边回去立刻整理我们未来三个月的稳定订单结构和工艺分解需求。”
“没问题,明天一早我让小刘把名单送到你厂里!”曹主任拍著胸脯保证。
“我下午回去路上顺道来乡里取吧。”陈光明道:“第二件事,关於培训和標准。”
“我想请乡里组织一下,三天后能安排各村的支书带著他们初步挑选的骨干,至少是认识字、
手脚麻利的预备领班,来我製衣厂参观学习半天。”
“亲眼看看怎么做,標准是什么,比我们说一万句都强,同时我派我们厂里的老技师和质检组长,给这些骨干现场讲解最基础的工艺要求和缝纫入门操作,场地限制,每个村先来两三个能扛事的就行。”
“这个安排好,有样子学,有师傅教。”曹主任眼中精光一闪,这比他预想的启动速度还快,“行,我立刻安排通知下去,三天后上午,各村派骨干准时到三家村光明製衣厂报到。”
“第三,我想借乡里的名头下发个通知。”陈光明继续道,“代工加工,核心是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缝纫机,很多高附加值的活做不了,只能做最基础的手缝或者纯人力密集的简单拼合。”
“效率低,村民赚得也有限,想请乡里帮忙號召一下,各村发动起来,看看能不能想办法解决初始的缝纫设备。”
“国营厂淘汰的旧货、县里或者临近大公社修造厂能购买的机器,哪怕是老乡家里祖传的老缝纫机先收上来统一调试使用。”
“实在有困难,我们光明製衣厂可以少量租借或者担保赊购,但数量有限,大头还得靠村里自已解决设备来源,设备问题不解决,这条代工路就走不宽、走不远,只能接最低端的活计。”
曹主任脸色凝重了几分,他明百陈光明的话。
“设备是个硬骨头,光靠號召可能不够力度,这样,我明天就去趟县里,找找老朋友,问问有没有支援乡村建设的计划设备指標,或者能便宜调拨些淘汰下来的机器,各村那边,你也帮我想想办法,给点具体的设备来源线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