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推行代工模式(6000字)(4 / 5)
“我认识些五金修造厂的人,路子有一些,但量都不大,价格嘛——”陈光明苦笑一下,“市里的国营厂,我也在尝试疏通关节,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乡里若能在县里找到门路,那是最好,设备確实是个硬关卡。”
简单在乡食堂对付了几口午饭,两人边吃边聊,结束后陈光明骑著自行车,急匆匆地赶回了三家村。
车把手上掛著从文书小刘手里新鲜出炉的报名村名单,厚厚一叠。
厂子里依旧热火朝天。
新运回来的缝纫机刚投入生產不久,车间里节奏更快了。
他没有惊动忙碌的林雨溪,一头扎进了临时的作战室,原本放杂物的、紧邻办公室的一个小库房,如今被清理出来,摆上两张拼起来的方桌,上面铺著大幅的纸张,放著帐册和算盘,王会计和另一位新培养的出纳正理首其中。
“老王,嫂子,”陈光明招呼一声,直接把名单铺在桌上一角,“暂停一下手头的,立刻把咱们手里所有订单的工艺分解清单做一份出来,越细越好!”
“帮我分成两类,一类是必须在本厂核心打板和高精度组装的,另一类是可以外放的基础工序,把锁边、压明线、衣片拼接、口袋缝製、还有塑编袋最后一道缝纯加固,这一类全单独列出来。”
“另外,预估每个工序需要多少人手,以及不同熟练程度下一天能完成多少件。”
老王推了推眼镜,立刻明白了老板的意图,“好嘞,陈老板放心,基础工序这部分的量不小,光是塑编袋的缝纯加固,仙降和万全那边的需求就大得惊人,简单易上手。”
“行,你们赶紧弄,晚点送办公室给我。”陈光明马不停蹄,又找到了正拿著本子在车间里巡视、指点工人技巧的林雨溪。
她的脸颊因为忙碌泛著红晕。
“雨溪,辛苦一下。”
陈光明把代工加工的计划和三天后的参观培训安排快速跟她讲了一遍,“三天后各村的骨干来看厂,主要是参观车间流水线和质检流程。”
“厂里的秩序、工人的精神状態是关键,另外,需要你挑几个手快、脾气好、会教人的老工人,预备那天做讲解和现场演示,特別是那些標准化操作流程和常见的扣分点,要讲清楚標准,让外面的人知道我们的门槛在哪里。”
林雨溪认真听完,用力点头:“明百了,这是大事,我马上安排,秩序你放心,厂里一直都这样忙,大家也都习惯了质量要求,老工人我去挑,技术过硬说话清楚的,像周大娘、李婶子她们都很合適。”
“好。还有,挑人这事我们定了大原则,寧慢勿滥。你心里要有个谱,代工加工的人也要能经过培训达到基本標准才行。”
“前期准备几套最简单的练习样片和布料废料,预备给她们来学习时试手用。”陈光明补充道,目光扫过车间里整齐划一的动作,“让她们看到,在我们这儿,钱不是站著就能捡的,是要一点真功夫、一针一线干出来的。”
安排好这两头,陈光明並未停留,他回到家,找到了刚指挥运输队卸完一车布料的陈父。
“爹,运输队后面几天要机动点,可能隨时要接送人或者运送些教具样品,另外,过几天各村真要接活,布料辅料的点对点配送,量虽不大,但频次可能高,要確保及时、不耽误开工。”
陈父把汗幣搭在脖子上,爽快地应承:“放心,我让余平盯著这事,车队就是跑腿的,保证隨叫隨到。”
傍晚,吃过晚饭,陈家灯火通明的小院里也平添了几分紧张感。
陈光明没有休息,而是伏在堂屋的八仙桌上,铺开了地图和老王刚送来的初步工艺分解清单以及名单册。
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