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一號文件(3 / 4)

加入书签

样品的派发、技术员的轮训。

“代工点供应基础工序后,我们自己的生產效率提升了快两成,而且各村的成本核算下来,完全在计划內,还有不少盈余可以滚动发展。”林雨溪不断匯报著。

这次推行代工模式,他们其实才是最大的收益方。

產量跟上去了,就能开更多的供销点,最后赚到的钱自然也更多,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几天后,乡里要开表彰会。

因此,乡政府大院比往常任何一天都要热闹。

大红横幅高高悬掛在乡公所门廊下,上面的大字格外醒目:“望江乡集体经济暨產业带头人表彰大会”。

院子里停满了各村支书、村长骑来的自行车,人头赞动,人人脸上都带著不同於往日的兴奋光彩。

大家互相打著招呼,话题的核心绕来绕去,总离不开陈光明,以及各村的光明製衣代工点。

大会议室里。

长条椅早已坐满,过道也添了条凳依旧拥挤。

主席台上,乡党官员、乡长、曹主任等人正襟危坐,笑容满面。

“长陈光明同志发言!”曹主任笑著开口。

时全场瞬间爆发出一阵潮水般的热烈掌声。

陈光明穿著一身崭新的藏青色中山装。

这是林雨溪用光明製衣厂出品的最新款干部呢布料,亲手为他量身定做的,今天会有记者的採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机会。

他接过话筒,台下热切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各位领导,各位支书、主任,乡亲们。”陈光明开口,声音透过扩音器清晰地传到会场每一个角落。

“光明製衣厂能有今天,製衣代工这盘棋能一步步走出来,是全乡上下齐心的结果,是曹主任大力协调的结果,是在座诸位村干部,领著乡亲们一点一滴干出来的结果。”

他没有客套,直接切入正题,“我手上,有我们王会计刚核算出来的最新数据。”陈光明扬了扬几张写满数字的纸页,“从开春正式启动代工模式,到今天为止,短短一个半月,全乡纳入光明製衣代工合作体系的共有八个行政村,正式掛牌运行的代工点十四个。”

每报一个数字,台下就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嘆。

“这十四个代工点,带动了稳定上工人员,累计——三百七十六人!”

“这些乡亲们每月从代工点拿到的工钱,有多有少,但平均下来,每人每月能为家里增加至少二十块钱纯收入。”

台下的议论声更大了,村民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紧接著,陈光明话锋一转,直指问题的核心:“我知道,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机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机器,產量和效率就上不去。这一点,我和曹主任一直当成头等大事在办。”

他看向台下的曹主任。

曹主任立刻接过话头,对著话筒说:“光明同志说得对,我们乡政府没日没夜地在县里跑,磨破了嘴皮子,供销、工业那些老仓库都快被我们翻烂了。”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县里已经特批,从计划物资里给咱们望江乡挤出了三十台友谊牌半新缝纫机!”

“虽说不是全新的上海牌,但我们技术员调试好了,同样好使,这两天就到,优先分配给任务量大、表现好的代工点。”

“好!”

“太好了!”

台下响起一片欢呼。

三十台,数量不算巨大,但这来自县里的明確支持信號,像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振奋了人心。

表彰会结束,陈光明鬆口气。

代工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