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贵县乡村(2 / 3)

加入书签

而他现在目之所及的这些草棚屋,屋主可是要在如此恶劣不堪的生活环境中住上一辈子的。

以小农经济之脆弱,有清一朝地租苛捐杂税之繁重,对於很多人而言,能在这样的棚屋中安安稳稳地苟且一生都是奢望。

他们中的多数人,最后的结局是沦为一无所有的破產流民,冻饿而死。

庆丰村唯二的两座青砖黑瓦的小院子都属於本地的土家地主周凤章,为庆丰村最像样的建筑。一处住人,一处是周家的宗祠。

很难想像,这竟是石达开口中的贵县富村。

彭刚从竹篾编成的晒箩里拾起一片红薯干送进嘴里咀嚼果腹。

“哥,我们真的要去平在山烧炭吗”

舅舅们连日赶路很疲惫,还在睡觉,彭毅起得早,轻手轻脚地来到彭刚身边问道。

“阿弟你不想去吗”彭刚问道。

入拜上帝教,去平在山烧炭,都是他的主意,没有和彭毅、彭敏商量过。

长兄如父,尚且年幼的彭毅也默认彭刚为一家之主,无论彭刚做出什么决定都没有出言反对。

“三哥去哪儿我就去哪儿,三哥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三哥这么做肯定有三哥的道理。”彭毅说道。

“去烧炭也比给本家六房当儿子强,他们对自家人都那样,我和五妹如果真到了他们那边,肯定没有好日子过。”

对於这样的结果,彭毅已经很满意了。

至少他现在有个能靠得住的亲哥哥,不用看外人脸色过活。

作为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至亲,彭毅早就察觉出彭刚死而復生变化很大,和以前判若两人。

以前的彭刚除了读书之外,对其他的事情不是很上心,也没什么主见。

现在的彭刚不仅有主见能拿主意,竟然还会给他和五妹下厨,给他一种可靠安心的感觉。

这种感觉,以前只有阿爸阿妈才能够给他。

尚处於懵懂年纪的彭毅不明白彭刚为什么变化这么大,难道三哥真的是被冯先生口中的上帝从鬼门关拉回来的

“时候不早了,拾些柴禾去厨房做饭吧,阿舅们一会儿该醒了。”彭刚摸摸彭毅的脑袋,转身去柴房抱起了一捆柴禾前往厨房。

操持完葬礼,安葬好父亲,已是二月末。

死人入土,活人的日子照样要过。

彭刚备好乾粮,委託三舅萧国伟、六舅萧国达留下帮忙照看宅院和两个弟弟妹妹。

他自己则与大舅萧国英前往平在山红莲坪实地考察,评估红莲坪山场是否值得入手。

路途中,彭刚好奇地询问萧国英是否认识萧朝贵。

萧国英表示认识,萧朝贵是蒙冲附近的烧炭工,很早就入了拜上帝教,为人仗义、脾气火爆、敢打敢拼、喜欢打抱不平,在蒙冲一带的烧炭工群体中很有威望。

彭刚又问萧国英与萧朝贵有没有什么关係,毕竟二人都姓萧。

萧国英表示潯州府姓萧的来人很多,他与萧朝贵只是凑巧都姓萧,並没有什么关係。

他是在平在山东北的铜鼓冲烧炭种山,距离蒙冲足足有七八十里的脚程,两人各自为自己的生活奔波劳累,想有交集也难。

原主的身体素质很好,脚力却很一般。

这个时代的多数人很少有机会出远门,原主生前的活动轨跡仅仅局限於庆丰村至奇石墟,庆丰村至贵县县城,是真正意义上的三点一线生活。

彭刚现在所要去的平在山红莲坪直线距离和庆丰村到贵县县城的直线距离差不多。

不过从庆丰村到贵县县城的路基本是平路,很多路段还是官道,沿路还算太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