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民为根本(1 / 5)
第311章 民为根本
开设武昌师范学堂只是解决了扫盲教育的“师”的问题,想要把蒙学学堂办起来,尚需解决“堂”的问题。
彭刚携以萧国英、萧国达为首的江夏县、汉阳县两县代表在武昌师范学堂內参观了一番。
略略参观了一阵,彭刚领著他们来到武昌师范学堂一进院的一株银杏树下席地盘腿而坐议事。
“诸位不必拘礼。今日把大傢伙聚在一起,是想跟大家嘮嘮娃娃们读书的事。”就坐后,彭刚开门见山,语气如同拉家常一般。
虽说彭刚已经让这些农会代表不必拘礼,可这些农会代表,连同和彭刚有亲戚关係的两县农会总理事萧国英、萧国达在內,仍旧錶现得相当拘谨,生怕在彭刚面前失態失言。
彭刚眉头微锁,说道:“顺利的话,武昌师范学堂的第一批师范学生,明年此时便可毕业出师。师资將渐有著落,然则,校舍何在总不能让蒙童们都在打穀场、树荫下上课吧你们久在地方乡里,可有良策”
萧国英面露难色,他语气沉重,显然此事已困扰他多时:“殿下所虑极是,殿下……读书是天大的好事,谁不想自家娃崽出息可是……这盖学堂的钱粮又从何而来总不能让农会信用社出钱粮吧。
请先生的束脩,我们农会凑凑能凑齐,可这盖学堂的砖瓦木料乃至人工,加起来可是天大一笔钱粮……属下近日亦为此事焦灼。江夏县库帑紧张,目下县里的经费几乎都来源於农会信用社,腾挪不出这笔巨款。若摊派於民,恐伤殿下仁德之名,亦违我殿爱民之本意。江夏、汉阳二县百姓亦无力承担。”
萧国英最初的想法是由农会每年攒钱粮把蒙学学堂给盖起来。
但江夏县去年刚刚经歷了战乱,百业初兴,想攒出盖大几十上百所蒙学学堂的钱,只怕是要好几年的时间。
而武昌师范学堂的这批师范学生明年就能出来,彭刚说得也在理,到时候总不能让蒙童在打穀场、树荫下上课吧
至於农会信用社的钱粮,那是用於恢復农业生產的。
再者,从农会信用社借钱粮盖几所十几所蒙学学堂尚可,可他们现在所需的蒙学学堂不仅仅是十几所,问农会信用社借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萧国达补充说道:“兴建新学堂,耗资甚大,时日漫长,且寻觅合適地基本就不易,砖瓦木石人工,样样皆需钱粮时间,只怕远水难解近渴。”
彭刚静静听著,等农会代表们说完后,开口说道:“蒙学学堂老师的束脩不必农会出,由殿里拨付。
我们自平在山一路打到武汉三镇,沿途所见的各处村镇,最高大、最宽敞、位置最便中的屋舍无非两类:庙宇与祠堂。
你二人且说说,江夏、汉阳两县,此类屋舍共有多少其中香火稀薄、僧道离散、或常年閒置的,又有几何”
这批蒙学学堂彭刚採取的是公办的形式负责兜底,学堂的教师直接给吃財政饭,用不著农会操心。
当然,后续富裕县的农会乃至民间其他力量有能力办民办的蒙学学堂,只要用的是北殿官方的教材,提供的教师能通过官方的考核,取得教师资质,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彭刚也是支持的。
萧国英凝思良久,据实回稟道:“回殿下,大小庙观祠堂,確实为数不少。仅江夏一县尚存的各类祠庙就不下百处。其中……嗯,约有四成,香火零落,殿宇残破。尤其不少小庙,自战事兴起,僧道还俗逃亡者眾,已是蛛网尘封。祠堂亦是,平日多是空锁。”
彭刚眼中精光一闪,说道:“既然如此,何不物尽其用”
庙宇祠堂的用料比一般的民居好得多,多为砖石建筑,且厅堂宽敞明亮,用现成的庙宇祠堂办学正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