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民为根本(2 / 5)

加入书签

適。

“殿下,您的意思是……”萧国达试探著问道,心中已隱约猜到彭刚的意思。

“正如你们所想!”彭刚思路清晰地说道。

“就將这些閒置的庙產、祠堂,清查出来,略加修缮改造,充作蒙学学堂之用!

国达、国英你们二人是江夏、汉阳两县农会的总理事,回去之后你们即刻牵头,由农会组成专组,彻底清查两县所有此类房產,分类处置。

香火鼎盛的大庙,暂时不动。確有其主、仍在使用的祠堂,与族老协商,可否白日借出厅堂办学,给予补偿或褒奖。无主荒庙、香火已绝的小庙、以及那些族丁零落已无力维持的閒置祠堂,一律由农会登记造册,征为公用。

完成登记后,直接上报殿里,供殿里选址开办初级蒙学学堂。

被殿里选定为蒙学学堂的庙宇祠堂,农会立即组织人手进行修缮,清除杂草,修补漏顶,加固门窗,粉刷墙壁。

殿內神像佛龕,或请至偏殿集中安置,或由本地百姓自行请回供奉,若实无主且非淫祀者,亦可谨慎移除。將正殿、宽敞的厢房闢为讲堂,打造结实耐用的桌椅板凳,为来年蒙学学堂的开办做准备。

此举工程甚大,我会让工兵团下乡襄助你们那修缮学堂,但更多的还是要靠你们农会自己的力量。”

在彭刚敲定的教育纲要中。

初级蒙学对应的是初小,高级蒙学对应的是高小。

最初的两年,高级蒙学恐怕是找不到多少符合资质的学生,头两年的办的蒙学学堂,主要还是以初级蒙学为主,先夯实基础。

萧国英眼睛一亮,点头赞同道:“此举甚好,一可速效!现成屋舍,稍加整理便可使用,费不了太多的时间,立解燃眉之急!二可省费!所费仅修缮之资,不及新建十一,可省下大笔钱粮!”

萧国达听得心潮澎湃,但作为政策具体执行者,不免虑及实际困难,谨慎道:“殿下圣明!此策確能解困局!然……恐有乡绅耆老,尤其是宗族长辈,视祠堂为祖產圣地,反对之声……”

江夏县现在没有大族,做什么都比萧国达所在的汉阳县阻力小,萧国达所要考虑的困难要比萧国英多。

“所以要因势利导,区別对待!”彭刚打断了萧国达。

“要与他们言明,祠堂白日书声琅琅,孩童启蒙向学,正是光宗耀祖、绵延族运之大善事,远胜空锁閒置积尘!愿出借祠堂的开明宗族乡绅,我北殿亦可给予褒奖匾额,给与他们本族子弟就学的便利,近水楼台先得月嘛。若冥顽不化,阻挠我殿庙祠兴学大计……”

说到这里,彭刚说话的语气略沉:“便晓以大势,告知此乃北殿根本之策,为开蒙扫盲,利在千秋。孰轻孰重,让他们自己掂量!”

彭刚自认为比起洪秀全、杨秀清他们,北殿对庙宇和祠堂的態度已经够温和了。

至少彭刚不会把事情做绝,还会讲道理。

换做是洪秀全、杨秀清他们,管你庙宇里供奉的什么神仙,管你是传承多少代的大族,只要不是供奉天父天兄的庙祠,统统给你砸嘍扬嘍。

武昌师范学堂的银杏树下,庙祠兴学的计划就此敲定,从江夏县、汉阳县两县先行试点开展。

计议毕庙祠兴学之事,彭刚起身跨上他的豹驄,驰马返回武昌城。

途经武昌城郊的菜畦田地,彭刚勒马立於武昌城外的田垄高处,春风拂面而来。

武昌的空气中已经不再有硝烟与尸体的刺鼻腥臭之气,扑鼻而来的是新翻泥土的湿润芬芳与混杂著草木嫩芽的清甜。

彭刚目光所及之处,不再是金戈铁马的战场,而是一片被春水浸透的广袤水田,宛如一面面巨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