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新贼老贼(2 / 5)
>
“殿下,四关的新牙行得知殿下大婚在即,为报答殿下恩典,赐予他们牙帖,特地凑了三十三万两白银,以供殿下修缮王府,举行大婚之用。”陈兴旺说道。
彭刚微微頷首:“兴旺,算日子,你署理江汉朝宗四关已经有五个月了吧,你对经略江汉朝宗四关有什么想法可有开源之策”
陈兴旺凝思良久,流畅应答道:“稟北王王,属下愚见,经略商关,首在守信与通畅四字。
守信,即是我殿所定税则、市规,必须明示於商民,绝不可朝令夕改,更不容税吏上下其手,盘剥商贾。商贾逐利,亦畏风险。若知我北殿言出法隨,公平交易,则人心自安,才敢投巨货於此。
通畅,即是保水道,至少保住我殿控制下的水道无壅塞之患。时时肃清江面水匪,保障码头力夫人数充足,货栈调度得法,道路车马无阻。
货能流,物能畅,则银钱自然隨之周转不息。此二者,乃江汉朝宗四关长治之计,远比税收一时之多寡更为紧要。
江汉朝宗四关的川盐、淮盐转运独占鰲头,其次为云贵的药材、湘赣的茶叶、苏杭的绸缎、以及我们本地的桐油、鱼获、肠衣等土產。
依属下浅见,开源之策,不在增税,而在扩市。可给外地的客商一些便利优惠,招徠更多江南乃至粤省、闽省海商,把他们的货引入汉口,外地商贾不会空船空手而返回,多多少少会顺手带些我们內地的土货销往他处。
来的外地客商多了,货物中转通畅了,税基自然拓宽,所增之税,远超加征於现有商民之上,亦不致加重本地商民的负担,使本地商民对咱们心生怨念。”
陈兴旺基本上是把他经营碧滩汛的经验用在了江汉朝宗四关。
当初碧滩汛能成为黔江平在山江段最大的贸易集散中心,连贵县那帮村的石家兄弟都到碧滩汛买火药。
就是考虑到陈兴旺比较守信用。
陈兴旺虽然不会打仗,但他会不时给谢斌拨些银子,委託谢斌清剿碧滩汛附近的流匪,故而当时碧滩汛的治安情况比较好,寻常的小匪不敢滋扰碧滩汛。
陈兴旺能有不汲汲於榨取现银,而能著眼於做大蛋糕的眼界,彭刚倒是有些惊喜,对陈兴旺更高看了几分。
彭刚点点头,说道:“扩市之论,深得我心!你具体想怎么做,回头写份报告给我看看。”
残阳如血,南康府和九江府交界处的大姑塘。
空气中瀰漫著浓浓的血腥味与刺鼻的硝烟味。
喊杀声已然沉寂,取而代之的是伤者痛苦的呻吟,以及操著陕甘口音与江西口音的粗鲁吆喝声、翻检战利品时发出的碰撞声。
石祥禎麾下驻防大姑塘的一支一千二百余的偏师终究还是在八旗悍將西安镇总兵福诚、副將尹培立的三千陕甘营勇,李孟群、程福培(程矞采长子)的两千赣勇,刘於潯的一千江军联合绞杀下丟掉了九江府城德化的水上门户大姑塘。
大姑塘一战,是为翼殿自起事以来遭遇的最大失利。
驻防大姑塘的一千二百余太平军,半数溃逃回九江府府城德化,半数为清军毙俘。
陕甘营勇和江西团练,三五成群,小心翼翼地穿梭在尸骸枕藉的战场上,打扫著战场。
他们首先寻找对付的是那些尚未断气的太平军伤兵。
遇到重伤难治的,往往是直接一刀了结。轻伤或被俘的,则被粗暴地拖拽起来,用麻绳捆成一串,押往省垣南昌向钦差大臣赛尚阿、江西巡抚张芾献捷。
处理完俘虏,这些清军兵勇便埋头搜检战利品,掰开死者紧握的手指,取下还算完好的兵器。
这些兵器大多是长矛、大刀、鸟銃、竹枪,偶尔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