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李鸿章(2 / 4)

加入书签

基想到李鸿章的同时,随父租住于刑部附近的李鸿章,也正对着一幅大清舆图凝神沉思。

自广西发逆起事,烽火燎原,他的目光就未曾离开过南方的战局。

尤其是发逆攻克湖北省垣武昌,顺江东下,轻取安徽省垣安庆以来,李鸿章更是无时无刻不记挂着这支起于广西浔州府金田的造反武装。

虽说发逆对安徽用兵,主要集中于长江沿岸的城垣,且发逆此次北窜,是沿滁州、凤阳、颍川三府入豫,几乎是绕着皖省之中的庐州府合肥县走。

李鸿章的家乡由此逃过一劫,未遭匪梳。

可这一次能逃过一劫,不代表下一次还能逃过。

如今短毛窃据大片湖湘膏腴之地,以武汉三镇为基,长毛窃据江南,以江宁为京,伪称王侯。

夹在武昌和江宁之间的江西、安徽是必争之地,他的家乡合肥躲的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这两年来,李鸿章遍读兵书,搜集各方塘报,潜心研习。

当李鸿章去年得知咸丰解除团练限制,许广西、湖南两省大办团练之时,他就敏锐地意识到,这世道真的要变了。

大量派出汉臣到地方帮办团练,下放兵权给地方汉臣,这在以前是提都不能提的事情。

承平日久的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或许仿效湖南真正地把团练办起来,由皖省的士绅豪杰自保乡梓,才是应对这场两百年未有之浩劫的新路,亦是他李鸿章上升的阶梯。

他李鸿章自二十岁进京备考,二十四岁高中二甲十三名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晋协修,眨眼已近三十岁,仍旧是功不成,名不就。

李鸿章不想过这种一眼能望到头的日子,更不想重蹈父亲李文安的覆辙,在案牍劳形中虚度光阴,熬到五十大几才是熬成个不上不下的五品郎中。

奈何他不过是个小小的七品协修,并无专折奏事之权,空有抱负,却无由上达天听。如此下去,不另辟蹊径,恐怕又要走父亲的老路了。

当吕府管家深夜叩门,传达吕贤基相邀之意时,李鸿章眼中精光一闪,他知道,自己苦等的贵人与机会,或许今日来了。

他和他老爹李文安没有专折奏事之权,无法直达天听,贵为二品工部左侍郎的吕贤基有!

无多时,李鸿章随吕家老仆来到了吕府。

李家父子是吕府的常客,吕家老仆径直带引李鸿章至吕贤基书房门外,并于门外向吕贤基禀报:“老爷,李大人到了。”

吕贤基整了整衣冠,压下心中杂念,沉声道:“快请!”

门帘掀起,李鸿章迈步而入,拱手向吕贤基行礼,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晚生李鸿章,见过部堂大人。”

“少荃来了,快,看座!”吕贤基脸上堆起热络的笑容,亲自引李鸿章入书房就坐,“夤夜相邀,扰你清静了。”

“部堂大人言重了。”说话间,李鸿章目光扫过书案,落在那几份被弃置的奏稿上,略略瞥了一眼废弃奏稿上的内容,抑制住心中的狂喜。

“部堂大人可是为发逆之事,欲上奏陈情”

吕贤基叹了口气,也无掩饰:“正是。少荃你是知道的,皇上为此事忧心忡忡,我既受皇恩,忝居侍郎之位,总想总要有所建言,为皇上分忧。奈何.”

说到这里,吕贤基他苦笑一声,指了指桌上废弃的奏稿:“少荃你都看到了,我写出来的东西,总觉隔靴搔痒,不得要领,难得皇上认可。”

李鸿章接过仆人奉上的热茶,并未急着去看那些草稿,反而问道:“鸿章冒昧一问,世叔方才试笔,所思之要点为何”

吕贤基说道:“我思虑者有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