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李鸿章(4 / 4)
就不仅是占些沿江的城垣那么简单。
李鸿章分析得鞭辟入里,听得对军旅之事一窍不通的吕贤基频频颔首。
“妙啊!不想少荃在兵事方面还有这般见地!”吕贤基抚掌赞叹,“若将此番见解写成奏章,必能打动圣心!”
“部堂大人若不弃,晚生愿效犬马之劳,代为起草!”李鸿章顺势请缨。
吕贤基求之不得,马上命家仆为李鸿章备好了纸笔。
李鸿章端坐案前,文思泉涌,下笔如飞。将他这两年来所了解的一切,安徽各地捻匪、发逆的严重程度、紧要关隘的布防缺失、可资利用的乡绅资源、筹饷募勇、练勇的具体章程构想……写得巨细无遗,条理分明。
天光微熹时,洋洋洒洒数千言的奏折终于草成。
吕贤基接过细读,越看越是欣喜,越看越是激动。
与他之前那些空洞无物的奏疏相比,李鸿章这篇奏折虽有纸上谈兵之嫌,可至少能谈得起来。
有数据、有分析、有方案、有步骤,言之有物,确实写得比吕贤基此前呈递上去的奏折好。
吕贤基仿佛已经看到咸丰皇帝阅读此奏时,紧锁的眉头得以舒展,赞许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夸赞他吕贤基为肱股之臣的情景。
“好!好!好!”
吕贤基连说三个好字,满面红光,赶紧动笔认真抄写了一份,署上自己的名字,顾不上熬夜的疲惫,屁颠屁颠地往皇宫里赶。
李鸿章望着吕贤基的背影哭笑不得。
咸丰皇帝对各省练勇的情况并不满意,朝堂上下到处都在传咸丰要派出第二批团练大臣。
眼下发逆正得势,朝中不少人都知道了曾国藩被短毛打得跌落湘江,差点小命不保的事情。
可见团练大臣这个差事之凶险,多数京官都对下放到地方当团练大臣的差事避之不及,咸丰眼下正愁无人可用。
只要吕贤基将这份折子呈给咸丰,吕贤基在获得咸丰皇帝垂青的同时,咸丰皇帝大概率是会委以重任,让吕贤基到老家安徽去练团练。
当下负责安徽团练事宜是安徽巡抚周天爵,安徽团练大臣李嘉端。
此二人一个是山东东阿人,一个是直隶顺天府大兴人,又没效法李孟群,直接下场同当地望族联姻。
周天爵和李嘉端在安徽的团练办得并不好。
直至赛尚阿、李孟群、刘于浔等人发重兵猛攻湖口、彭泽,迫使安庆的发逆匪首石达开不得不向江西增兵之前。
周天爵和李嘉端基本上是被石达开追着打,未取一胜。
即使现在石达开已经陆续抽调了很多安徽的兵马增援江西战场,周天爵、李嘉端还是没能够收复安徽省垣安庆。
这份折子递上去,吕贤基难免会成为咸丰皇帝心目中安徽团练大臣的良选。
吕贤基不谙军旅之事,届时必然会索要帮手。
吕贤基最合适的帮手,无疑是一纸奏折,将他送上安徽团练大臣之位,同是安徽人的李鸿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