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东方版的冷泉港?(2 / 2)

加入书签

,您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将‘繁缕研究院’视为东方版的‘冷泉港’?或者说,您希望‘繁缕’未来在全球科研版图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问题抛出的瞬间,台下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

无数道目光变得紧张起来,相机快门声密集了几分。

冷泉港!这个名字太重了,它代表的不仅是顶尖的科研产出,更是一种历经百年沉淀的传统、声望和学术统治力。

将一个新生的、尚未有任何实体成果的研究院与这样的巨擘相提并论,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甚至暗藏陷阱,无论回答是或不是,都可能被解读为狂妄或缺乏自信。

全场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等待着陆时羡的回答。

陆时羡微微调整了一

他的脸上看不到丝毫被冒犯或者为难的神色,反而掠过一丝极淡的、近乎宽容的笑意。

“感谢你的问题,冷泉港实验室。”他清晰地吐出这个名字,语气里带着充分的尊重:“无疑是世界生命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卓越的成果、开放的学术氛围以及培育人才的机制,都值得全世界,包括我本人,深入学习与研究。”

他先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这让台下一些绷紧的神经稍稍放松。

但紧接着,陆时羡话锋一转,声音平稳却陡然提升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力度,仿佛平静海面下潜藏的暗流开始涌动。

“但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每一个字都清晰地敲打在所有人的耳膜上:“‘繁缕’的目标,从来不是成为第二个冷泉港,或者任何一个现有成功模式的复制品。”

“冷泉港的伟大,在于它完美地契合并引领了上一个世纪,基于分子生物学、基因测序等范式所展开的生命科学黄金时代。它是那个时代的集大成者和前辈。”

“然而,科学的前沿永不停歇。”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冷静的预见性:“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拐点。生物学,或者说生命科学,其内涵与外延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嬗变。它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正在与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工程学、数学甚至于医学深度纠缠、碰撞。

“因此。”陆时羡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开创者独有的决绝与自信:“‘繁缕’设立的初衷,并非为了追赶或模仿某一座现有的‘圣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