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并购深耕,面试两人(4 / 6)

加入书签

目前进展很顺利,已经跟当地政府签订了运营协议。”唐·本杰明回答,没有多说细节,“我们在当地雇佣了不少员工,还跟当地的安保公司合作以及自有的安保力量结合,尽量降低政治风险。”

范伯登则聊起了壳牌的新能源布局:“我们最近在欧洲收购了一家风电公司,主要是为了应对‘碳中和’政策。说实话,能源行业的并购比你们消费品行业难多了,不仅要考虑技术,还要关注政策变化。”

索菲亚笑着补充:“消费品行业也不容易,比如欧莱雅收购韩国某美妆品牌时,光是产品配方的整合就花了一年时间——每个国家的消费者偏好都不一样,不能直接照搬。”

这顿饭吃了两个多小时,气氛轻松而友好。没有人提及“合作”,也没有人打探对方的商业机密,更多的是“行业经验分享”和“知识交流”。唐·本杰明明白,这些商界精英都很清楚,真正的合作需要时间沉淀,现在的“浅聊”,是为了未来更深入的交流打下基础。

饭后,有人提议去附近的酒吧坐坐,但迈克尔和罗伯特因为要赶回纽约处理公司事务,婉言谢绝了——迈克尔的私人飞机就停在波士顿机场,罗伯特则预订了晚上8点的高铁。唐·本杰明和约翰、索菲亚等人一起散步回哈佛校园,雪花依旧飘着,落在肩上,带来一丝凉意,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心情。

“唐,下周见。”约翰在别墅门口停下脚步,笑着挥手,“你的方案要是需要参考菲亚特的并购案例,随时找我。”

“好,下周见。”唐·本杰明回应道,转身走进12号别墅。他没有立刻休息,而是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是“贞观集团并购与反收购方案”。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眼神里满是专注——他知道,这个方案不仅是课后作业,更是贞观集团未来全球化布局的“提前演练”。

就在唐·本杰明在哈佛深耕课程的同时,洛杉矶贞观集团总部的会议室里,一场重要的面试正在进行。1月4日上午10点,安德烈穿着一身黑色西装,坐在会议桌的主位上,面前放着两份简历——贝拉·伊莎和内森·哈珀,这两位是唐·本杰明离开洛杉矶前特意叮嘱他重点考察的候选人。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第一位面试者贝拉·伊莎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米白色职业装,手里拿着一个黑色文件夹,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贝拉今年32岁,拥有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MBA学位,之前担任过财务经理,负责过“汰渍”品牌的财务规划,正是贞观集团需要的“有快消行业经验的财务人才”。

“安德烈先生,您好!我是贝拉·伊莎,很高兴能来贞观集团面试。”贝拉将简历递过去,语气沉稳,“这是我之前负责的‘汰渍’品牌财务规划报告,里面有我对快消品行业财务模型的理解,希望能给您参考。”

安德烈接过报告,指尖触到纸张的质感,心里不禁点头——细节见人品,能提前准备工作案例的候选人,通常都很重视这次机会。他快速翻了几页,正好看到贝拉对“快消品库存周转率”的分析:“快消品的库存周转率直接影响现金流,建议采用‘季度滚动预测’,根据销售数据调整生产计划,降低库存成本。”

“贝拉女士,你以前负责的是成熟品牌的财务规划,而贞观集团的‘活力’饮料是新品牌,两者的财务策略有很大不同。”安德烈抬起头,眼神锐利,“你认为,针对新品牌的财务规划,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

贝拉没有慌乱,立刻回应:“我认为是‘投入产出比’和‘现金流安全’。成熟品牌的市场份额稳定,财务规划可以侧重‘成本优化’;而新品牌需要大量的市场投入,比如广告、渠道建设,所以要先明确‘每一笔投入能带来多少销售额增长’,同时要预留足够的现金流,应对市场波动。”

她顿了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