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战略制定课程(6 / 6)

加入书签

巴计划进入美国电商市场,初期目标是‘1年内获得5%的市场份额’。但6个月后数据显示,市场份额仅为1%,偏差严重。通过偏差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美国消费者更习惯亚马逊的物流时效,而阿里巴巴的海外仓覆盖不足’。于是阿里巴巴调整战略,从‘全面扩张’改为‘聚焦细分市场’——先在洛杉矶、纽约等核心城市加大海外仓建设,提升物流时效,同时推出‘针对华人的跨境电商服务’,逐步积累用户。调整后6个月,市场份额提升到3%,虽然未达初始目标,但重新回到了增长轨道。”

课程接近尾声时,埃弗拉·陈教授组织了一场“战略风险管控演练”——每个小组抽取一个“战略执行偏差案例”,要求用“战略复盘四步法”分析原因并提出调整方案。唐·本杰明小组抽到的案例是“某能量饮料品牌计划进入欧洲市场,3个月后销售额仅为目标的40%”。

“首先看数据追踪的指标——销售额、渠道覆盖率、用户复购率。”约翰率先分析,“案例中提到渠道覆盖率已达目标的80%,但复购率只有15%,说明问题不是渠道不足,而是产品不符合欧洲消费者的口味。”

索菲亚补充道:“偏差原因是‘外部环境认知不足’——欧洲消费者更偏好低糖、天然成分的饮料,而该品牌的产品含糖量过高,且使用了人工添加剂,导致复购率低。”

唐·本杰明则提出调整方案:“第一步,快速研发低糖、天然成分的欧洲特供款,1个月内完成配方调整;第二步,在欧洲市场推出‘免费试饮活动’,收集用户反馈,优化产品口感;第三步,调整营销重点,从‘能量补充’转向‘天然健康’,吸引注重健康的欧洲消费者。”

埃弗拉·陈教授对这个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你们的分析精准抓住了‘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核心偏差,调整方案也兼顾了‘速度’和‘针对性’——在动态环境下,战略调整的‘时效性’至关重要,拖延只会让偏差越来越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