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立马吴山第一峰(六)(2 / 6)
徐知训,将从金陵急调的黄头军精锐万余人并倒戈向伪帝的黑云都尽数发往寿州方向,当是意图缓解寿州压力……”
萧砚闻言,只是不由失笑一声:“徐温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不仅借势支走了黑云都,还顺手以此稳住了淮南战线,好让他在扬州从容收拾局面……崇韬,如此看来,王宗侃部的右翼,倒多了几分变数。”
郭崇韬遂立即接话:
“陛下明鉴。庐州吴军本就有一定实力,若得这支黄头军生力军加入,的确可能对我中路南下之师构成威胁。不过,臣与枢密院此前推演时,已虑及此种可能。王宗侃部南下时,将会依托汝水及沿途城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即便庐州之敌来犯,亦可凭借地形节节抵御。同时,已密令西路军余仲部,在稳定鄂州局势后,伺机向东运动,协助中路军进逼黄州,使得中路军得以专心应对侧翼,迫使庐州敌军不敢全力西进。东西两路相互策应,料无大碍。”
最后,他语气便愈发肯定道:
“至于粮道安危,陛下尽可放心。光州既下,已成我军淮西枢纽。漕粮自汴水入蔡水,转浪荡渠,再经汝水南下,可直抵光州大仓。自此转陆路至黄州前线,路途缩短近半,且沿途驿道已遣工兵加紧修缮,并设有多处护运兵站。臣与韩相、张尚书(户部尚书张文蔚)反复核算,粮道畅通无阻,绝无匮乏之虑。”
“善。”萧砚满意颔首,“那便传谕各军,戒骄戒躁,稳扎稳打。降卒安置,务须妥善,以显王师仁德。俘获之吴楚将吏,若真心归顺,可量才录用,以安江南士民之心。”
“臣遵旨。”郭崇韬躬身领命。
而萧砚只是又对温涛道:“扬州伪朝,不过利益苟合,同床异梦。锦衣卫在江南,首要仍是渗透侦察,掌握了徐温与那‘李星云’的动向即可,具体军情传递需更加及时。同时,可在民间军中散布王师吊民伐罪、止息干戈之意,动摇其根基。”
“是。”温涛肃然拱手应道。
后续内议又持续近半个时辰,涉及河北、河东春耕调度、漕运疏浚、积压刑名等诸般政务。萧砚或凝神细听,或打断追问,总能切中要害,令臣下凛然,不敢有丝毫敷衍。
萧砚处理政务向来极快,条理清晰,对天下钱谷、刑名、军屯等事了然于胸的程度,让韩延徽等老成谋国之臣亦不由暗自心折。
待议及淮南新附各州税赋时,萧砚特下诏免除其今岁夏税,并敕令御史台与锦衣卫严密稽查战乱期间地方豪强趁势囤积居奇、侵夺民田之弊政。
最终,待有臣子顺势提及提及南征将士叙功之事时,话还未说完,便被萧砚摆手止住:
“将士们此刻正在江畔浴血,每一刻皆有伤亡,朕安坐汴梁,岂能先论功行赏待江南彻底平定,四海归一之日,日月楼前,自有公论。眼下当务之急,是保障前线粮秣军械供给无缺,安定新附之地民心,使将士无后顾之忧。”
众臣皆心悦诚服,口称陛下圣明。
辰时末,内议方散。
众臣鱼贯退出垂拱殿,萧砚却并未起身,复又埋首于案头的奏疏之中。朱笔勾画,时而停顿沉吟,时而疾书数行,直至午初时分,殿外日光渐烈,透过雕窗棂洒下道道光柱,映得浮尘流转,他方才搁下笔,向后靠入椅背,抬手揉按了下发涩的眉心。
一直静候在侧的钟小葵见状,悄步上前,低声提醒:“大家,车驾已按吩咐备好了。只是时辰不早,已近午时,是否先用过午膳再动身奴婢让尚食局简单备些点心……”
“不必兴师动众了,”萧砚摆摆手,“随便在车里备些干粮清水即可。朕正好也早就想去看看,这春耕大忙时节,田间地头的百姓是如何解决午饭的,体味一番真正的民间烟火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