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4 / 5)
府里的姑娘,出来撑撑场面倒是合适,只是坐得离她太远……她这厢还在想呢,却见薛姨妈打那边席上拉了探春起来笑着与从宾客分说道:“原都说大姑娘是最有孝心的,今日她父亲的寿辰,也不知她送了什么礼来,咱们且等一等,也瞧个稀罕。”今日请的本就是本家的近亲与极要好的亲友,薛姨妈此话一出,众人心事皆是一定,倒也不再议论,均静心旁观。
只见正堂中撤下数桌席面,一时又抬了香案进去。有管事媳妇已将女眷席前的挂帘一一放下,众人瞧不见外面,更不敢胡乱出声。宝玉湘云因着宾客众多,也不敢遣人去看,宾客们也不便当着主人的面就去偷看,是以都只得伸长了耳朵凝神细听。一忽儿似听见政老爷的声音,一忽儿又似听见内侍那独特的嗓音。只可惜人人都讲究语不高声,着实是听不清什么。
正着急呢,却见贾母带着媳妇们回转,只向宾客们致歉,只说今日家中有事,不便久留众人,几家旁支听了,自是告辞而去。十一嫂向黛玉点头笑了笑,也随众去了。倒是薛姨妈跟在王夫人身旁,扶着她姐姐轻言细语,似未听到贾母所言。
待得众人辞毕,屋中没了旁人,宝、黛、湘方上前簇了贾母安坐。他们方才已听李大嫂子说了原委,知道内侍传旨贾政入宫见驾,政老爷已换了官服进宫去了,只不知……天威从来难测,吉凶自古无常。满屋子女人一时都都失了主心骨,连贾母也惶惶难定。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1、
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由此可见,杜鹃鸟或花都带上神话色彩,寄托了诗人伤感和无尽的哀怨,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
2、
(清 吴蹇 《扶风传信录》中摘 许丹忱诗)
灵琐知何处,青鸾杳不回。
还思神女迹,一晌梦中来。
意思是:仙府不知在哪里啊,仙骑青鸾也杳无影踪,不再回来,我心中的神女啊,只能在梦中才能见到你的身影。(作者自译,有误勿怪)
3、 嗯,这个场景不是脂批红楼里的,但我想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