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李泌的故事(2 / 4)

加入书签

9;,如今大唐危在旦夕,先生忍心坐视不理吗?&0t;

山风呜咽,卷起李亨的衣袍。

李泌望着远处烽烟,想起长安城中那些熟悉的街巷,太液池边的垂柳,还有那些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百姓。

他长叹一声,扶起李亨:&0t;殿下请起。

山人愿效犬马之劳。

&0t;

至德元年,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

李泌以白衣身份参与军国大事,日夜筹划平叛方略。

这日深夜,军帐中烛火摇曳。

李泌指着地图对肃宗说:&0t;陛下,如今叛军虽占据两京,但内部已有分裂之象。

臣建议令郭子仪出河东,李光弼出河北,形成夹击之势&0t;

肃宗专注地听着,不时点头。

突然,帐外传来喧哗声。

&0t;朕不是说任何人不得打扰吗?&0t;肃宗不悦地皱眉。

帐帘掀开,宦官李辅国满脸堆笑地走进来:&0t;陛下恕罪,有紧急军情。

&0t;

李辅国瞥了眼李泌,眼中闪过一丝嫉恨。

自从这个&0t;山人&0t;来了之后,皇帝对他这个心腹的倚重明显减少了。

肃宗看完军报,脸色稍霁:&0t;还好,只是小股叛军袭扰。

&0t;他转向李泌,&0t;先生继续。

&0t;

李辅国却插话道:&0t;陛下,朝中大臣们都在议论,说军国大事不应由一介布衣参与&0t;

&0t;住口!

&0t;肃宗罕见地动了怒,&0t;李先生之才,岂是尔等能及?退下!

&0t;

李辅国悻悻退出,却在心中记下了这一笔。

李泌恍若未觉,继续分析战局:&0t;安庆绪弑父自立,叛军内部分崩离析。

此时正该一鼓作气&0t;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泌的谋划一一实现。

唐军节节胜利,眼看两京收复在即。

一日,肃宗设宴犒赏众将。

酒过三巡,肃宗拉着李泌的手说:&0t;先生之功,朕铭记于心。

待平定叛乱,朕必拜先生为相!

&0t;

帐中众臣面面相觑。

李辅国脸色阴沉,手中的酒杯几乎要捏碎。

李泌却淡然一笑:&0t;陛下厚爱,山人愧不敢当。

我本山野之人,只愿为陛下分忧解难,不求官职。

&0t;

肃宗不以为然:&0t;先生大才,岂能埋没?不如还俗为官,也好名正言顺参与朝政。

&0t;

李泌摇头:&0t;山人志在修道,若陛下垂怜,待天下太平后,允我归隐山林便是。

&0t;

宴会散去后,李辅国趁机进言:&0t;陛下,李泌此人恃才傲物,不尊朝廷法度。

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0t;

肃宗皱眉:&0t;先生忠心耿耿,卿勿复多言。

&0t;

然而,种子已经种下。

随着战事推进,李泌的许多建议开始被束之高阁。

李辅国一派逐渐得势,不断排挤这位&0t;山人&0t;。

乾元元年,唐军终于收复长安。

入城那日,百姓夹道欢呼。

李泌却独自站在城楼上,望着满目疮痍的故都,心中百感交集。

&0t;先生为何独自在此?&0t;肃宗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

李泌转身行礼:&0t;陛下,长安虽复,但战乱未平。

山人有一策&0t;

肃宗摆摆手打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