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李泌的故事(3 / 4)

加入书签

他:&0t;先生连日操劳,该休息了。

朝中事务,自有大臣们处理。

&0t;

李泌心中一沉,明白自己已被边缘化。

当晚,他写下辞呈,准备次日面圣后便离开。

然而,命运似乎还想给他一次机会。

就在他收拾行囊时,侍从来报:&0t;先生,广平王殿下求见。

&0t;

广平王李俶——肃宗的长子,未来的代宗皇帝匆匆走入,脸上带着焦急:&0t;先生要走?&0t;

李泌点头:&0t;殿下,山人使命已了。

&0t;

李俶年轻的面庞上写满忧虑:&0t;如今父皇宠信李辅国,朝政日非。

先生若去,天下苍生何依?&0t;

李泌看着这位自己从小教导的皇子,想起他父亲当年在嵩山上恳求自己的模样。

他轻叹一声:&0t;殿下,山人有一言相告——为君者当以天下为重,亲贤臣,远小人。

他日殿下登基,望牢记此言。

&0t;

李俶眼中含泪:&0t;先生教诲,俶铭记于心。

但请先生再留一段时日&0t;

李泌摇头,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0t;这是我整理的治国方略,殿下可暗中研读。

至于山人缘分已尽。

&0t;

次日黎明,李泌悄然离开长安。

他骑着毛驴,背着简单的行囊,一如当年入山时的模样。

城门口,一队禁军突然拦住去路。

&0t;李先生,陛下有旨,请您回宫一叙。

&0t;为的将领拱手道。

李泌心中一凛,知道这是李辅国的计谋。

他淡然一笑:&0t;请将军回禀陛下,山人年老体衰,不堪驱驰。

待他日天下太平,再来拜见。

&0t;

说完,他轻拍驴背,竟从禁军缝隙中穿过。

将领欲追,却现李泌的身影已消失在晨雾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李泌再次回到嵩山,每日诵经打坐,看似不问世事。

但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山外的烽火。

偶尔有故人来访,他便详细询问战况,然后长叹不语。

宝应元年,肃宗病逝的消息传来。

李泌独自在山巅坐了一夜,望着长安方向,泪湿衣襟。

&0t;先生为何悲伤?&0t;小道童不解地问。

李泌轻抚童子的头:&0t;故人已逝,壮志未酬。

&0t;

不久后,新即位的代宗李俶派人上山,恳请李泌再次出山。

这一次,李泌没有拒绝。

重回长安的李泌现,朝廷已非昔日模样。

李辅国虽已被诛,但藩镇割据、吐蕃入侵,大唐江山风雨飘摇。

紫宸殿中,代宗向李泌深深一揖:&0t;先生,如今吐蕃兵临城下,朝中无人能解此危。

请先生教我。

&0t;

年近六旬的李泌看着这位自己一手教导的皇帝,沉声道:&0t;陛下勿忧。

山人有一计,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0t;

他详细分析了吐蕃内部矛盾,建议联合回纥牵制吐蕃。

同时,对割据的藩镇采取分化瓦解之策。

代宗大喜:&0t;先生真乃朕之子房也!

&0t;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李泌运筹帷幄,帮助代宗解决了吐蕃威胁,平定了多个藩镇叛乱。

但他始终坚持不任实职,以&0t;山人&0t;身份参与朝政。

贞元三年,德宗李适继位,再三恳请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