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不写日记了(3 / 4)

加入书签

应该保留原来的句子;反复涂改了十几遍后,那一页纸变得千疮百孔,最后我把笔摔在桌上,突然很想笑——我以为自己在“对抗强迫”

,其实只是用一种强迫(逼自己“不强迫”

)对抗另一种强迫(必须完美),就像在原地打转的陀螺,看起来很用力,却始终没走出那个圈。

这种“自我对抗”

让我陷入了更深的内耗。

我开始失眠,躺在床上时会反复回想“今天的日记有没有写错字”

;我开始回避社交,怕聚会耽误写日记的时间;我甚至开始讨厌“记录”

这件事,看到笔记本就浑身难受。

有一次朋友借我的课堂笔记,看到我笔记上“整齐到像打印体”

的字迹,羡慕地说“你也太自律了吧”

,我却在心里苦笑——这哪里是自律,这是用自律的外壳,包裹着一颗害怕失控的心。

直到去年冬天,我在整理旧物时翻出了初中的日记本。

那本日记的最后几页是空白的,只有一页上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今天不想写完美的日记,只想说:我好累啊。”

字迹被橡皮擦过,淡淡的印痕像一道浅浅的泪痕。

原来早在十几年前,我的内心就出过求救信号,只是那时的我太执着于“完美”

,根本听不见。

四、与自己和解的“松绑时刻”

决定停止写日记,是一个偶然却必然的瞬间。

前几天加班到深夜,回家后脱力地坐在沙上,脑子里闪过“该写日记了”

的念头,身体却像灌了铅一样动弹不得。

我看着茶几上那本摊开的日记本,突然现自己对它没有了“必须完成”

的执念,反而生出一种“就这样吧”

的释然。

那天我没有写日记,而是窝在沙上看了一部老电影。

电影里的女主角说:“生活不是数学题,不需要每个步骤都精准无误。”

听到这句话时,我突然鼻子一酸——原来我早就知道“不必完美”

,只是被强迫症的惯性推着,不敢停下追逐“绝对正确”

的脚步。

第二天早上,我把所有的日记本收进了书柜最底层的箱子里,没有扔掉,也没有再翻开。

它们是我人生的一部分,记录了我的偏执与挣扎,也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觉醒。

只是从今天起,我不必再用“写日记”

来证明自己“过得很好”

了。

现在的我,会在手机备忘录里随手记下“今天的云像”

,会在餐巾纸上画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代替“开心”

,会在和朋友聊天时直接说“我今天有点难过,不知道为什么”

这些“不完美”

的记录,反而比工整的日记更接近生活的本质——它有褶皱,有缺憾,却充满了真实的温度。

我依然会有强迫症的瞬间,比如看到抽屉没关好会忍不住去推,看到筷子摆歪了会悄悄扶正,但我不再和这些瞬间对抗了。

就像接受“天会下雨”

“花会凋谢”

一样,我开始接受“我偶尔会偏执”

强迫症或许永远不会彻底消失,但它再也不能定义我的生活了。

五、放过自己,是终身的修行

写下这些文字时,窗外的月光正落在书桌上,那里空荡荡的,没有日记本,只有一杯冒着热气的茶。

茶雾袅袅,模糊了桌面的木纹,像极了那些被我刻意“修正”

过的生活细节——其实不必那么清晰,不必那么整齐,模糊一点,反而更自在。

我们总以为“控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