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不要为那个人生气(2 / 3)
是“啊啊”
,连“h”
的音都不出来——后来我才反应过来,他可能连普通话的“哈”
都没说利索,更别说英语了。
中途休息时,男人凑过来问我:“我家孩子表现怎么样?是不是挺有天赋的?”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实话:“孩子挺可爱的,但目前来看,可能得从最基础的开始。
比如先熟悉26个字母的形状,练练简单的音……”
话没说完,他就打断我:“你这老师怎么回事?我家孩子才4岁多,你指望他认识多少?但他语感好啊!
上次我带他看英语动画片,他都能跟着哼哼!”
我当时有点无奈,笑着说:“语感确实重要,但基础也得打牢。
比如现在连字母都不认识,以后记单词会很吃力;音不标准,听多了可能会混淆……”
没想到这句话像是踩了他的雷,他一下子提高了音量:“你意思是我家孩子笨?我告诉你,他是天才!
就是你们这教学方法不行,太死板!”
周围几个家长都看了过来,我脸上有点烫,赶紧把话题岔开:“可能是我没表达清楚,我不是说孩子笨,只是每个孩子的展节奏不一样,咱们得因材施教……”
他却没再听,拉起还在玩积木的孩子,拿起椅背上的外套就往外走,临走前还丢下一句:“什么破班,还没我家孩子懂得多。”
门“砰”
地一声关上,我愣在原地,半天没缓过神。
旁边一个相熟的家长悄悄说:“这种人就是来蹭课的,你别往心里去。”
我点点头,心里却像堵了团棉花——不是气他说我教学方法不行,也不是气他没报名,而是气自己刚才太直接,可能伤到了孩子,又气他明明不了解孩子的情况,却把“天才”
挂在嘴边,好像承认孩子需要从零开始,就是打了他的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让我难受的是,那孩子被拉走的时候,回头看了我一眼,手里还攥着那块没吃完的小熊饼干。
我突然想起他刚才偷偷把积木摆成一排,用小手一个个指着,嘴里小声念叨着什么——或许他不是不喜欢,只是被爸爸的“天才论”
压得喘不过气。
现在坐在灯下,我还是忍不住想:为什么有些家长总觉得“承认孩子普通”
是件丢人的事呢?4岁多的孩子,不认识字母、音不标准,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会摔跤,刚学说话的孩子会结巴,学习本来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啊。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家长,把“我家孩子是天才”
挂在嘴边,却连每天陪孩子读10分钟绘本都做不到;一边抱怨孩子记不住单词,一边自己在家从不跟孩子说一句英语;甚至有的家长,自己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却要求孩子“三岁能背唐诗,四岁能说英语”
。
你说,这到底是爱孩子,还是把孩子当成了炫耀的工具?
不过写到这里,气好像消了点。
三年后的你,应该见过更多这样的家长了吧?是不是已经练就了“左耳进右耳出”
的本事?其实我也知道,生气一点用都没有。
就像你常说的,我们能做的,是把该做的教学做好,把能给的耐心给足,至于听不听、学不学,那是别人的选择。
还记得刚入行的时候,你总跟我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是开花的时间不一样。”
那个下午的小男孩,或许现在还没到“芽”
的时候,或许他的天赋根本不在英语上——可能他画画特别好,可能他跑步很快,可能他会记得住每一种小动物的名字。
这些,都比“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