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上午(2 / 3)

加入书签

活没劲,努力没用,甚至开始怀疑“善良”

是不是一种天真。

十年后的你,该懂得:读书是为了让心更明亮,而不是让心更沉重。

不是说那些揭露黑暗的书不该读。

它们能让你保持警惕,知道世界并非非黑即白,人性也有复杂多面。

但如果你的书架上只有这类书,就像房间里只开了一盏昏暗的灯,久了会看不清脚下的路。

你需要读一些“有光”

的书——不是那些喊口号的鸡汤,而是真正能让你感受到力量的文字。

你可以读那些写普通人奋斗的故事。

比如有人出身贫寒,靠摆摊攒学费,最后考上大学;比如有人中年失业,从零开始学一门手艺,把小店开得红红火火;比如有人身患重病,却在病床上写下温暖的文字,鼓励了无数人。

这些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藏着最朴素的真理:生活或许残酷,但总有翻盘的可能;命运或许不公,但努力永远是自己的武器。

你可以读那些记录时代浪潮的书。

看看那些在改革开放初期敢闯敢试的人,是如何在一片空白里闯出一条路;看看那些在科技领域深耕的研究者,是怎样熬过无数次失败,才让“中国创造”

站上世界舞台;看看那些在乡村支教的老师,用十几年的坚守,改变了一群孩子的命运。

这些文字会告诉你:个体的力量或许微小,但当无数个微小的力量汇聚起来,就能推动时代向前。

你更可以读那些探索内心的书。

读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学他在逆境中的豁达;读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学他在迷茫时的笃定;读居里夫人的传记,学她在名利面前的清醒。

这些书会像一位位老朋友,在你失意时拍拍你的肩,告诉你:人生的起伏本是常态,重要的是守住内心的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十岁的你,应该已经养成了“选书”

的本事。

你会明白,读书和交朋友一样,要挑那些能让你“向上走”

的。

它们不会给你现成的答案,却会让你在遇到困难时,想起书里的某句话、某个人,然后咬咬牙,告诉自己“再试一次”

毕竟,书里的光,最终是为了照亮现实里的路。

三、能量是流动的,别让自己困在原地

你二十岁时,总说自己“能量不足”

想早起背书,却总在闹钟响后按下“再睡五分钟”

;想坚持健身,却在练了三天后说“太累了,明天再说”

;想学一门新技能,买了课程却只看了第一节课。

你把这归结为“懒”

,其实是没学会如何调动自己的能量。

十年后的你,该懂得:能量不是天生的,是“用出来”

的。

就像手机电池,你总担心耗电快,一直关机,最后反而会彻底没电。

能量也是这样,越用才越旺盛。

你不必一开始就追求“满格”

,哪怕每天只调动一点点,慢慢积累,也会形成惯性。

你可以从“微小的行动”

开始。

比如每天早起十分钟,喝一杯温水,读几页书;比如下班后花二十分钟,去楼下散散步,看看晚霞;比如每周抽一个下午,做一件一直想做却没做的事——学一道菜,去一次博物馆,给老朋友打个电话。

这些事看起来微不足道,却能像小石子投入湖面,激起一圈圈涟漪,让你的生活慢慢“活”

起来。

你要学会“屏蔽内耗”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