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不要自我感动(1 / 2)

加入书签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爬上书桌,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急于打开社交软件浏览消息,也没有习惯性地对身边事物评头论足,只是静静坐着,指尖摩挲着笔记本的纸页——今天,我想写一封给自己的劝告,核心只有两个字:闭嘴。

不是刻意的沉默,而是学会收起过度的干预欲、炫耀心与自我感动,用更清醒的目光看待世界,也看清藏在“好人”

面具下的真实自己。

你总说要“用慈悲看世界”

,可很多时候,你的“慈悲”

不过是披着善意外衣的“强行点天灯”

前阵子邻居家的孩子高考失利,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你得知后便提着水果上门,滔滔不绝地讲自己当年如何克服挫折,又苦口婆心地劝孩子“要坚强”

“别钻牛角尖”

,直到孩子母亲悄悄暗示你“孩子现在不想说话”

,你才悻悻离开。

事后你还在心里嘀咕“这家人怎么不懂得领情”

,却从没意识到:你的“开导”

,不过是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强行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塞给他,用“我是为你好”

的名义,打断了他自我消化情绪的过程。

你以为这是“善良”

,其实是控制欲在作祟。

你渴望通过他人的认同,证明自己的“有用”

;你习惯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的人生,却忘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

就像你看到同事在工作中犯错,不等对方解释便抢着帮他修正,还得意地说“幸好有我”

,却没现同事脸上尴尬的神色——你的“帮忙”

,不仅否定了他试错的权利,更在无形中彰显着“我比你强”

的优越感。

这不是慈悲,而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傲慢;不是救赎,而是满足自我掌控欲的表演。

你总在心里默认“自己是个好人”

,可仔细想想,你所谓的“对别人好”

,藏着多少不易察觉的私心?去年社区组织帮扶独居老人,你积极报名,每天下班都去给老人送菜、打扫卫生,还特意拍了照片在朋友圈,配文“尽一点微薄之力”

点赞和夸奖涌来时,你心里满是成就感,却很少问自己:如果没有朋友圈的“见证”

,你还会如此积极吗?你给远方的贫困学生捐钱,却总在和朋友聊天时不经意提起“我资助了一个孩子”

;你帮朋友解决了工作难题,却反复强调“要不是我,这事肯定成不了”

这些时刻的“好”

,哪里是纯粹的善意?不过是借他人的困境,满足自己的显摆欲;借帮助的名义,为自己的“好人形象”

添砖加瓦。

你该醒醒了——没有谁需要你居高临下的“拯救”

,也没有谁该成为你彰显道德的工具。

就像路边的小草,它不需要你刻意浇水施肥,风雨自然会滋养它生长;就像迷路的旅人,他需要的或许是一张地图,而不是你全程包办的引路,因为只有自己找到的方向,才会记得更牢。

你所谓的“好”

,很多时候只是自我感动的幻觉,是你为了逃避对自身问题的审视,而转移注意力的借口。

你不敢面对自己工作上的平庸,便用“帮助别人”

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你无法接纳生活中的不顺,便用“好人光环”

来掩饰内心的焦虑。

可这些伪装,终究骗不了自己,反而会让你在自我构建的“道德高地”

上,越站越孤独。

试着用“因果”

看世界吧,你会现“世间没有可怜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