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学术风暴(2 / 6)

加入书签

例》为名,通过对《元典章》的校勘实践,提炼出了这一套系统、科学的校勘学理论。

后来应读者的要求,在重印时改名为《校勘学释例》。

平行世界并没有清朝沈刻本《元典章》,因此周硕干脆就将它套在《古文尚书》上,反正校勘理论在考据上是通用的。

这个世界的校勘学,还是需要周硕来奠基。

……

周硕开课的第一天,不但给学生们立了新规矩,还讲了一套全新的理论。

这消息像滴入水面的墨汁,在京大校园里迅晕染开来。

而其中最亮眼、最引人津津乐道的,无疑还是那史无前例的“两次逃课特权”

,以及与之相伴的,充满诗意的理由。

未名湖畔,秋日的阳光透过渐黄的柳叶,在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点。

三三两两的学生或坐或行,话题却惊人地相似。

“听说了吗?文献学那个新来的周教授,居然允许逃课!”

一个戴着鸭舌帽的男生激动地对同伴比划着,“两次!

还说是为了什么‘楼外的蒹葭’和‘傍晚的月亮’!”

他的同伴,一个抱着厚厚法学教材的女生,闻言惊讶地抬起头:“真的假的?还有这种好事?我们法学院的老头们可是每节课必点名,缺勤三次直接挂科啊!”

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羡慕。

“千真万确!

我室友就是文学院的,他说当时教室里掌声都快把屋顶掀了。”

鸭舌帽男生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而且你猜怎么着?周教授还说,要是用来打游戏睡懒觉,就是辜负了这份心意。”

女生噗嗤一声笑出来:“这老师有点意思。

那怎么判断你是去看月亮还是去睡懒觉?”

“全凭自觉!”

另一个路过的文学院学生恰好听到,忍不住插话,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兴奋,“周教授说了,‘如何界定,全凭你们自己’。

这是一种信任,懂吧?文人式的浪漫与通达!”

类似的对话在图书馆前的长椅上也上演着。

“蒹葭和月亮……说得真好。”

一个长女生捧着笔记本,眼神有些向往,“上次樱花开的的时候,我特别想去看,就因为怕点名没敢去。

要是周教授教我们,我就能理直气壮地去了。”

她对面的短女生推了推眼镜,理性分析道:“听起来很美好,但操作起来很难吧?大家都去找浪漫的借口,课还怎么上?”

她顿了顿,露出学霸的忧虑,“而且,周教授课讲得那么深,连校勘四法都是他自己总结的新体系,期末考试还不考书本考实操,逃两次课,跟得上吗?”

“这就是周教授的厉害之处啊!”

旁边一个一直竖着耳朵听的男生忍不住加入讨论,“他给了你自由,但你也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去了‘楼外蒹葭’,回来就得拼命跟上进度。

我觉得这比硬性规定不许逃课高明多了,它是让你自己学会权衡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食堂里,话题则更加务实。

“兄弟们,计划有变!”

一个男生端着餐盘刚坐下,就兴奋地宣布,“下个月音乐节,我不用绞尽脑汁编请假条了!

直接跟周教授说追寻‘艺术的月亮’去!”

同伴笑着捶他一下:“得了吧你!

周教授说的是‘傍晚的月亮’,音乐节是晚上!

时间对不上!”

“那我下午就去蹲点占位置,占位置也是为艺术奉献的一部分嘛!”

男生振振有词,引来一片笑声。

也有人表示怀疑:“说得轻巧,你们文学院的人倒是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