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月15日3(9 / 11)
如果哪一天你不是以一个患者的身份走进西山的益春堂总店,迎门正厅的中央位置悬挂着的那副‘李时珍采药图’,一定让你相信这是一个经历过不平凡历史的中药堂,据说这幅名家书画最早是李家代代流传下来的真迹,至于利民堂的李家后代跟明代的李时珍有没有一脉相传的渊源无从考证。”
人的大脑有着一种是任何时代都不可能越的神奇,在傅铭宇跟加藤讲述益春堂由来的时候,眼睛却被一个细微情节的变化引起了注意,尽管加藤一直静静地听着,姣好的面色被心里激动的心情感染得越加庄重,眉宇间透漏着善良足以颠覆他以往对日本人的那种想象,甚至使他相信自己对他的怀疑是一种错误的判断。
尽管他是一个地道的日本人,但是高鼻梁大眼睛浓眉毛这种明显带有中国人血统的特征,加上一口流利的汉语,总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
不相信,世上再会伪装的人也不可能达到如此的程度。
加藤在廊岛工程没有开始的时候就来新加坡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就跟很多的中国人打交道,一号炉是川渝公司的人建的,工人们大多都是来自广川,即使偶尔有那么几个是来自海连湾的,说话中跟他们问起以前海连湾以前的事,居然都说是后来才搬到海连湾的,跟加藤说,不要说海连湾,就是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跟以前比起来都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样子了,建国以前的样子和生的事几乎都做了地基深深地埋在了地下或者是随着那一代老人们的离世一点点的消失了。
除非趁早去海连湾找那些上了年岁的头脑还算清醒的老人去打听。
从北星公司接手承建二号机组的那时候起,加藤在传过来的资料里知道北星公司本部就在海连湾,开始留意北星公司每一个来自海连湾的人。
之所以想找傅铭宇谈谈,一来他们年岁相当,又加上傅铭宇是北星公司的项目经理,经历的事一定比别人多,也许通过他能知道自己想要知道的事。
最主要的,这样的人总是有些修养的,不至于把知道的隐情到处去乱说。
让加藤没有想到的是傅铭宇居然对以前的事说的那样的清楚,有些激动地说。
“那就对上了。”
傅铭宇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就对上了。
对这样没头没脑的话自己又不好去问,只好又轻轻地抿了一口茶。
“我是说,在很多年以前的利民堂曾是我祖上的基业。”
尽管加藤把这句话声音说得很小,但是在傅铭宇心里引起的震动不亚于走在初春刚刚开始融化的厚厚的冰面上,突然听到一声巨大的冰层震裂的响声,把他惊到了。
“你不是日本人吗?”
傅铭宇的话语里明显的带着一种很不友好的口气。
甚至表情没有一点他在北星公司的工程会议上一再强调的对待日方监理一定要有客气的态度。
“我是说那是我祖上的基业,不过从我父亲的那一辈起就离开了海连湾了,我母亲是日本人。”
傅铭宇似乎对这里面的事多少有些明白了。
一定是跟日本对中国当年的侵略有关,都是曾经的那段残酷的历史造就的孽情。
在刚一来到新加坡的时候傅铭宇曾经对加藤的汉话感到过深深的叹服。
一个日本人居然把汉语说得那样的流利,甚至在中国人眼里很接近的两个字母的音都能说的准确清晰,甚至不带一点的地方口音。
一定在音上下过很大的功夫。
除此之外,傅铭宇在日本光阳公司给北星公司工程文件回执上居然看到了他用汉字写下的,“如有与图纸不符,请双方技术人员协商,意见达成一致为妥”
最后落款依然是汉字“加藤”
。
不说他的做法是方便北星技术人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