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月1日3(6 / 11)
乎再也看不到大面积的杨林了。
最先在这里居住的那一代人他们的口袋里装满了选择在这里落户各种的理由。
正因为这里的土壤肥壮地势偏高,又加上到处布满的杨林,像慈爱的老妈妈守护着自己的儿女一样牢牢地把持着水土,即使西辽河再怎么狂野肆虐也奈何不了人们生活的安宁。
随着人们在这里居住的年月越久,这样的说法也就越来越像一个传说,就像说这里曾是元、清八旗兵的养马场的传说一样。
不要说是西辽河的狂野和肆虐,人们是多么的希望有一条四季不停的水流在自己的居住地流过,也算是给自己的童年对家乡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
相反干枯的河道布满了大大小小形状不一颜色不同坚硬的石头,尽管对这些石头的来历那些曾为杨林镇留下传说的老人也给过明确的说法,都是以往的河水从别的地方冲击下来的,到底有多大的水流能冲击出这么多的石块。
传说固然是传说。
杨林镇的人刚好借着这些石块砌地基盖房子。
甚至有的人干脆把房子盖到了河道上。
尽管政府一再的出面干涉人们的私搭乱建,人们也总是想尽一切的措施来对付政府的干涉。
最主要的是人们再也不相信西辽河河水肆虐的传说。
连年不断的干旱几乎让杨林镇的地下水都越来越少了。
人们随意地把垃圾胡乱地堆放在河道上,那些不明原因死掉的家禽,家畜也都扔在了这里。
总是有一股臭气熏天的气味从这里散出来,又飘散出去。
人们开始把这里视为不祥之地,只要没有生太大的灾难,人们是不会把到处乱建,随便乱扔垃圾的习惯当成什么大事来看待。
今天,眼前看到的一排排整齐的红砖红瓦的建筑是杨林镇经过改造以后的样子,改造以前的杨林镇就像打夯机打夯一样被深深地埋在地底下了。
人们再也不敢掉以轻心才在记忆里越加夯得坚实。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那次惨痛的教训,杨林镇又将会展成个什么样子。
因此一切的灾难都是事出有因的,一切的灾难都是源于在这里定居的人太多了,人太多了倒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人们毫无理智的随心所欲,任意妄为。
大面积的杨林被当做做饭和取暖的柴薪被砍伐,被砍伐过的杨林变成了农田,毫无秩序的建筑、随心所欲的垃圾堆放,如果没有一场灾难带来教训,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会把杨林镇糟蹋成什么样子才算终止,因此那场灾难的生绝不是偶然。
被哭声、叫喊声搅乱成一团的人间悲剧在人们的恐慌和束手无策中开始上演了。
在人们认为这一切来得太过于突然了,实际掌管人间命运之神早已给足了人们觉悟或者悔过的机会。
只是人们从来就没有把可能会生的灾难当成一回事,或者当成了不可能生来看待了。
杨林镇的人们平安的日子过得太久了,早已把西辽河河水肆虐的传说给忘掉了。
尽管杨林镇的人们把这次的灾难推到了接连几天不断的大雨上,但是仅凭杨林镇的大雨还不能给这里带来多大的灾难,至于西辽河的上游到底下了多大的雨,又有多少河流赶过来凑热闹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杨林镇就像一个小小的木桶一下子灌进了满满的一大缸水。
糟烂腐朽的木桶一下子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救命啊!
快跑啊!
活命要紧!”
这些毫无节制随意妄为的人们拼命地挣脱被死神挽住的衣袖,就连平时最顽劣的孩子这时候也吓慌了手脚,失去了童趣而哭爹叫娘。
“完了!
完了!
这下全完了!”
平时最有主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