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61(2 / 4)

加入书签

p;接下来的日子里,陆衍成了“地心之语”实验室的常客。他带来祖父的勘探日记,与苏垚一起整理诗集里的批注,从《诗篇》“地的深处在他手中”的描述,到日记里“祁连山的塌方”,每一次探讨,都让他们对“造物主权能”与“人类归属”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天,苏垚在整理一批上世纪的地质报告时,发现了一张夹在里面的字条。字条是一位老勘探队员的手迹:“我钻了一辈子地,最深到过地下五千米,可还是摸不透地的脾气。《诗篇》说‘我们是他的民,也是他草场的羊’,可若真是他的羊,为什么还要让我们在深山里受冻挨饿?若他真能掌管地的深处,为什么还会有塌方夺走弟兄的命?”

    “又在为报告里的疑问烦恼?”陆衍的声音突然响起,他手里拿着两杯热豆浆,将其中一杯递给苏垚,“刚从教会过来,带了祖父编订的赞美诗手稿,你看这页《造物之爱》,歌词里写着‘山崩地裂时,他的手仍托住我们’。”

    苏垚接过豆浆,将字条递给他:“你看这位老队员的困惑,我也常有同感。《诗篇》说‘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可若他真立了根基,为什么还要让大地带来灾难?若我们真是他的羊,为什么还要经历这么多苦难?”

    陆衍读完字条,沉默了片刻,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山峦。雨后的山脉格外清晰,云雾缠绕在山腰,像是造物主为群山披上的轻纱。“我去年在昆仑山考察时,遇到过一位藏族老向导。”他的声音带着回忆的温度,“他告诉我,雪山会雪崩,是因为积雪太厚;大地会震动,是因为板块在调整。但每次灾难后,草原都会重新绿起来,河流都会重新找到航道。上帝的掌管,不是让灾难消失,是让我们在灾难中,找到‘归属’的意义——知道自己是他的羊,就算迷路,他也会寻找。”

    他转头看向苏垚,眼底带着坚定的温柔:“就像你外婆说的,钻杆摸不透地的深处,但我们能透过岩芯,摸到造物主的手;仪器测不出山的重量,但我们能透过塌方,看到他的守护。那位老队员的困惑,其实藏着答案——正因为我们是他的羊,他才会让我们在苦难中学会依靠;正因为他掌管地的深处,我们的恐惧才有了安放的地方。《诗篇》里的‘屈身敬拜’,不是因为苦难消失,是因为在苦难中,我们看清了自己的归属——我们属他,永远属他。”

    苏垚看着陆衍专注的侧脸,看着他手中的赞美诗手稿,心里的困惑渐渐散去。她想起老队员字条里的绝望,想起诗集里“祁连山的奇迹”,突然明白,“有限”不是人类的遗憾,是遇见造物主的入口;“归属”不是空洞的安慰,是苦难中不变的依靠——而上帝让她遇见陆衍,就是为了让她在叩问中,看清这份“归属”的意义。

    第三章造物与敬拜的见证

    为了让更多人理解“造物主权能”与“人类归属”的意义,苏垚和陆衍一起策划了一场“地心见证·造物之爱”公益展。苏垚负责展示地质标本与勘探工具——昆仑山的岩芯、祁连山的矿石、老式钻杆,还将《诗篇》“地的深处在他手中”“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等句子,用激光雕刻在岩石展板上;陆衍则负责整理祖父的赞美诗集、勘探日记,还搭建了一个小型礼拜区,放着一架旧钢琴,现场演奏祖父编订的赞美诗,让人们在地质奇观与诗歌敬拜中,感受造物主的大能与爱。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