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86(2 / 3)
“我负责分享‘等候的信心’,教堂的墙上会挂‘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的经文。你要是有空,来帮忙做见证吧,或许能在老信徒的故事里,找到你要的‘生命重量’。”
林信约犹豫了两天。直到周五晚上,她在宿舍翻看那位丧偶阿姨的祷告日记,看到“虽然先生不在了,但我相信神还在掌权”这句话,忽然想起《彼得前书》4:19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于是周六清晨,她带着讲稿,走进了小镇的教堂。
布道会的筹备格外温暖,老信徒们围着林信约,分享自己的“等候故事”——有位92岁的奶奶,等了儿子三十年,直到去年儿子从海外回来信主;有位渔民,在海上遭遇风暴,靠“敬拜创造海的主”的信心撑到救援。顾砚宁带着林信约走到教堂的彩绘玻璃前,玻璃上画着“有根基的城”,阳光透过玻璃,在地上投下斑斓的光。“这玻璃是1949年信徒们用碎玻璃拼的,”他轻声说,“那时物资匮乏,却没人放弃——因为他们知道,等候的不是一座看得见的城,是神所经营的永恒之城。”
林信约忽然明白,自己之前的讲稿少的不是“技巧”,是“真实的信”——就像碎玻璃能拼成美丽的彩绘,苦难也能在信心里,成为见证神创造的“材料”。她重新修改讲稿,把老信徒的故事和自己的困惑都写进去,竟第一次觉得“讲稿有了温度”。
布道会当天,林信约站在讲台上,说起自己的怀疑和等候,说起阿姨的祷告日记,台下很多人红了眼眶。那位丧偶阿姨走上前,握着她的手说:“谢谢你让我知道,我的等候不是孤单的,神都看见了。”林信约看着阿姨眼里的光,忽然懂得:“因信知道”不是没有困惑,是带着困惑依然选择信靠;“等候之城”不是遥不可及,是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带着信往前走。
从那以后,林信约成了小镇的常客。她会在周末跟着顾砚宁打理书屋,帮老信徒整理信仰见证;顾砚宁则会陪她准备讲道稿,用“创造之主”的真理帮她梳理思路。他们的相处像海边的潮汐,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温柔的印记,每一个瞬间都藏着神的预备。
开春的时候,林信约的布道会方案被神学院评为“年度最佳”,她还收到了小镇教堂的邀请,希望她毕业后能来这里服侍。顾砚宁在书屋的窗前向她求婚时,手里拿着一枚用深海珍珠打磨的戒指,内侧刻着“信望之约”四个字:“信约,神让我们在等候里相遇,是要我们一起见证‘万物因祂旨意被创造’的真理。我想和你一起,在这座小镇,等候那座永恒的城,也让更多人知道,信靠的等候,终会迎来应许,你愿意吗?”
林信约含泪点头。他们的婚礼在小镇的教堂举行,牧师捧着圣经,诵读着《希伯来书》11:10:“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那天的海风格外温顺,阳光透过彩绘玻璃,在新人身上洒下斑斓的光,老信徒们唱起《等候神》,歌声像海浪般,拍打着每个人的心。
婚后,他们一起扩建了“等候书屋”,增设了“信仰见证角”,既收藏古籍,也记录小镇信徒的“等候故事”;书屋的墙上挂着四幅经文拓片:“诸世界是藉神的话造成的”“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应当敬拜那创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