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89(1 / 3)
后裔之约
夏以玛第一次见到顾亚伯,是在西部沙漠的“恩典绿洲”宣教站。仲冬的阳光带着凛冽的暖意,她蹲在育苗棚里给沙棘苗浇水,指尖刚触到干裂的土面,身后就传来带着风沙质感的声音:“沙棘苗要在清晨或傍晚浇水,正午水温太高,会烫坏根系,你看这几株叶子已经发蔫了。”
她回头,撞进一双盛着星光的眼。男人穿件深灰色冲锋衣,领口别着枚铜质十字架,怀里抱着本翻旧的《沙漠植物志》,书脊内侧贴着张泛黄的经文卡片,写着“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甚至不可胜数”。“我叫顾亚伯,”他指了指她手里的水壶,“你是来支援沙漠绿化的志愿者?看你浇水的手法,像是第一次来沙漠。”
夏以玛愣住。作为植物学专业的毕业生,她最近像被扔进了无边的沙海——申请的“沙漠濒危植物保护”项目被驳回,理由是“投入大、见效慢”;来宣教站做志愿者,却连最基础的育苗都做不好;连母亲都在电话里叹着气劝她:“以玛啊,女孩子家别在沙漠里折腾,回城里找份安稳工作吧。”她像株在沙地里挣扎的沙棘,直到上周在宣教站的礼拜中听到牧师讲《创世记》16章,那句“耶和华听见了你的苦情”像道甘泉,才让她重新燃起信心,却没想过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我叫夏以玛,”她攥紧手里的水壶,指尖沁出细汗,“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想让沙漠长出绿色,却总做不好?就像夏甲在沙漠里受苦,神说要让她的后裔繁多,可我连几株沙棘苗都护不住。”
顾亚伯把《沙漠植物志》放在育苗棚的木板上,弯腰扶起一株蔫掉的沙棘苗,小心翼翼地松土:“你看这沙棘,根系能扎到地下三米深,就算在沙漠里也能存活——就像经文里说的,神应许夏甲‘后裔繁多’,不是说没有苦难,是让她在苦难里看见祂的预备。”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收集的沙棘种子,“去年我在这片沙漠播了这些种子,现在已经长出一片小绿洲——神既然让沙漠能长出植物,就不会让我们的努力白费。”
他的话像雨后的阳光,慢慢驱散了夏以玛心里的阴霾。那天他们在育苗棚待了一下午,夕阳把沙漠染成金红色。她说起项目申请时的委屈:为了写一份完整的计划书,熬了三个通宵;为了说服评审专家,跑了五趟科研院,却还是被拒绝。顾亚伯则讲起他的经历——五年前放弃城市的科研工作,来沙漠宣教站做志愿者,最初连喝水都要省着用,靠“神必预备”的信念撑下来;有次遭遇沙尘暴,育苗棚被吹塌,他和宣教站的弟兄姐妹一起祷告,第二天竟在沙堆里找到半袋完好的种子,重新播种后,长出的沙棘苗比之前更茁壮。“你看那片绿洲,”他指着远处,“三年前还是寸草不生的沙丘,现在已经能看到野兔和飞鸟了——神既然应许‘后裔繁多’,就会让每一份努力都有结果。”
“下周宣教站要办‘沙漠生命节’,”顾亚伯收拾工具时忽然说,“会邀请周边的牧民来参加,一起播种新的沙棘苗,宣教站的墙上会挂‘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的经文。你要是有空,来帮忙组织吧,或许能在牧民的故事里,找到你要的答案。”
夏以玛犹豫了两天。直到周五晚上,她在宿舍翻看《创世记》,看到夏甲在沙漠里遇见神的记载,忽然想起自己的名字“以玛”正是“神听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