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96(1 / 3)
谨守之约
书亦安第一次见到陆耶利,是在古城的“律法书斋”。暮春的细雨打湿了雕花窗棂,她蹲在书架前翻找一本1925年版的《约书亚记注释》,指尖刚触到“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的烫金批注,身后就传来带着书卷气的声音:“这本注释对‘昼夜思想律法’的解读很特别,它说‘思想不是背诵,是让真理活在生活里’,你要是研究‘律法与生命传承’,或许能用上。”
她回头,撞进一双盛着沉静光的眼。男人穿件浅灰色亚麻衬衫,领口别着枚银质羊角徽章,怀里抱着本翻旧的《圣经律法研究》,书脊内侧贴着张泛黄的经文卡片,写着“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我叫陆耶利,”他指了指她手里的书,“你是来查‘约书亚攻陷耶利哥’的经文?看你反复标注‘绕城七日’,像是在找‘顺服与得胜’的答案。”
书亦安愣住。作为基督教教育工作者,她最近总陷在教学的困境里——设计的“律法与生活”课程,孩子们觉得“太枯燥,听不懂”;带家长查经时,有位母亲问她“每天忙着照顾孩子,哪有时间昼夜思想律法”,她竟不知如何回应;连院长都劝她“别太执着于传统,多搞点趣味性活动”。她像个站在耶利哥城前的困惑者,直到上周在教堂听到牧师讲《约书亚记》1章,那句“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像道微光,才让她来这处以“律法”为名的书斋,想在古籍里找回“谨守与传承”的奥秘,却没想过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我叫书亦安,”她攥紧手里的书签,指尖沁出细汗,“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约书亚能凭着顺服攻陷耶利哥,而我们现在连‘昼夜思想律法’都做不到?就像我想把真理传给孩子,却连让家长认同都很难。”
陆耶利把《圣经律法研究》放在橡木长桌上,从背包里取出一张手绘的“耶利哥城绕城路线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祭司的位置、百姓的阵型,甚至羊角的吹响节奏。“你看这路线,”他指着地图,“约书亚绕城不是盲目行动,是严格照着神的吩咐——一日一次,六日如此,第七日七次,连角声的长短都有定规。”他翻开书,指着其中一页的老照片,“这是耶利哥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城墙确实有突然塌陷的痕迹,和经文记载完全吻合——顺服的得胜,从来不是神话,是神的应许在现实里的成就。”
他的话像细雨浸润心田,慢慢化解了书亦安心里的焦虑。那天他们在书斋待了一下午,阳光从天窗漏下来,在书页上投下移动的光斑。她说起教学里的无奈:为了让孩子理解“不可说谎”,编了十多个小故事,却还是有孩子偷偷拿别人的玩具;为了帮家长平衡“育儿与灵修”,设计了“五分钟晨祷”方案,却没几个人能坚持。陆耶利则讲起他的经历——三年前放弃城市的法律工作,来这里经营书斋,最初连房租都凑不齐,靠“昼夜思想律法”的信心和信徒的帮助撑下来;有次书斋遭遇小偷,他没有报警,而是在门口贴了段“不可偷盗”的经文,后来小偷竟主动把书还回来,还成了书斋的常客。“你看那个角落的儿童区,”他指着窗边,“之前没人愿意来,我放了些用律法故事改编的绘本,现在每天都有孩子来读——把真理变有趣,不是改变真理,是用顺服的智慧找到合适的方式。”
“下周书斋要办‘谨守见证会’,”陆耶利收拾书时忽然说,“会邀请不同年龄的信徒分享‘律法
↑返回顶部↑